鄉里來了漂亮女大學生村官
“我大學時就有三個夢想,養一只狗,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蓋一間自己的小屋。因為這三個夢想,我回農村了。”
13日,說起自己的回鄉經歷,陳俊華就甜甜地笑。
2009年,陳俊華從湖北中醫藥大學畢業,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城市找工作,而是選擇回到家鄉當起了大學生村官,在孝昌縣周巷鎮新龍村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每個月拿1600元。
見到小陳時,她身穿運動服、梳著長辮子,騎著電動車在村里麻利地穿行,與當地農民交流起來是一口地道的方言,與記者攀談起來馬上換成了標準的普通話,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個女大學生村官已經完全進入角色了。
“盡管有許多人不理解,但我已經越來越喜歡這片土地,覺得在這里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談起當初這個決定,小陳毫不后悔。
小陳學的是中醫藥,當村官的這幾年,她利用自己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指導農民進行花卉苗木剪枝、園藝種植、茶葉采摘,她所服務的孝昌縣周巷鎮新龍村,如今已經成為全省聞名的花木園林村。去年,還有省領導在村里小住了一天。村里出了名,來參觀視察的特別多,小陳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幫鎮里和村上寫匯報材料。
“留守”農村辦起合作社
2012年,三年的服務期已滿,是走是留?
在很多大學生村官選擇回到城市的時候,陳俊華放棄了考公務員的機會,又與當地政府續簽了兩年合同,繼續“留守”農村。
這一次,打動陳俊華的除了鄉情,更有創業的激情。2011年,周巷鄉一名在北京經商的老板劉杰,看準了農村未來的發展機會,回鄉創業,他承包了600畝地,利用當地青山綠水種植金銀花、三七等藥材與蔬菜。在與老劉的接觸過程中,陳俊華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劉杰也相中了小陳的能力與潛力,直接撥300畝地給小陳。
瞞著家人,2012年,陳俊華注冊成立了孝昌縣俊華養心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中藥材和苗木種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更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陳俊華的合作社四面環山,兩條小河流淌而過,生態環境非常好,不時有白鷺飛來停留。記者來到承包地,地上已經種滿了金銀花,每畝收入接近4000元。
“我就是看中了這塊好地方,這里山好土好人好,現在政府有政策支持,又是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我覺得這比去城里上班有前途多了”,陳俊華對自己的合作社非常有信心。
陳俊華介紹,她的養心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有300畝地,其中50畝用于苗木種植,養心菜就是中藥材三七,三七菜薹是主打品種,另外還種有何首烏、靈芝、天麻、香菇、木耳等中藥材,將堅持有機生態種植,計劃種植數十畝驅蟲草來代替農藥,保證產品的綠色無污染。
投入五十萬帶動殘疾人創業就業
在政策支持下,陳俊華的合作社加入了團省委“揚帆計劃”項目,當地政府給予了5萬元的創業資金扶持,陳俊華自己則陸續投入了近50萬元,其中僅第一年的土地流轉費用就要10萬元。
對于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元工資的陳俊華來說,自己并沒有多少積蓄,這么大的投入大部分來自父母的全力支持。陳俊華是周巷鎮本地人,家住大屋村,離她任職的新龍村不遠,記者在她家看到周圍的人家都蓋起了樓房,陳家還是一座老平房,陳俊華的母親身體不太好,前兩年才做完腎結石手術,但她說起女兒辦合作社的事情,卻是一臉興奮:“辦合作社比蓋房子好啊,我們都支持她,連家里養的狗都要給她帶去看地呢”。
陳俊華介紹,目前,合作社的溫室大棚和基地已經建設完成,預計今年8月份將全面投入使用;亟ǔ珊髮⑵刚60位當地村民,其中有40人為殘疾人。說起聘請殘疾人的想法,陳俊華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2011年,陳俊華了解到有一個叫湯有國的村民,因為外出打工因傷致殘后意志消沉,想辦法幫助他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并且實現了自食其力。通過接觸,她發現對殘疾人最好的幫助就是能讓他們像健康人一樣能夠自食其力,于是邀請湯有國加入合作社,并希望能夠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