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疊加電商,是桐廬以美麗鄉村建設激活美麗經濟的縮影。2003年以來,桐廬縣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桐廬美麗鄉村逐步完成了以環境建設為主的1.0版,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齊頭并進的2.0版。2020年,桐廬提出打造美麗鄉村3.0版,以法治鄉村、數字鄉村、藝術鄉村、創業鄉村和文明鄉村建設為主要載體,打造新時代鄉村生活樣板地。
近年來,桐廬圍繞“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區化、景區生態化”的目標,編制了32個中心村、25個特色村和86個精品村規劃,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全域旅游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規合一、無縫對接。堅持因地制宜,在保留古風韻的同時,引入風格鮮明、青春活力的藝術形式,實現了潮流與古村的完美結合。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桐廬走出了一條鄉村美麗經濟發展之路。建設村落景區,桐廬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發展民宿經濟,推進“20+1+X”民宿示范村培育計劃,在杭州市率先推進民宿持證經營;做強特色產業,把蜂、茶、中草藥、水果等打造成農民致富、鄉村發展的主導產業。
仁智村以“小饅頭”撬動“大產業”,形成一條生產經營、品嘗樂購、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產業鏈;母嶺村鼓勵村民“觸網”,全村有130余戶農戶開辦了桂花系列農產品銷售微店,曾經的“欠債村”“火”了;白云村以集體創新的“環境入股”模式,讓老村“活”了……截至目前,桐廬鄉村共有市場主體3000多家,就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的10%。
自2011年起,桐廬抓住農村發展“人”和“地”兩大關鍵要素,以支持農民工等重點群體返鄉創業改革試點為契機,開展“空心村二次創業”改革。蘆茨村借力山水資源優勢,吸引返鄉創業人員開辦民宿21家,年創收約1000萬元。越來越多的創業青年和創業項目,成為桐廬鄉村的“常住民”。
美麗風景帶來嶄新動能,全民共建共享成為行動自覺。近年來,桐廬在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發力,走出了一條有效的富有桐廬特色的社會治理實踐創新之路,構建了平安、和諧、幸福的美麗新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