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南明區結合轄區實際,將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村莊清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運治理、“廁所革命”、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等為重點內容,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整合資源、精準發力,全力打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推動農村舊貌換新顏,打造環境優美、和諧有序的農村人居生活環境,不斷提升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以前,我們交椅山到處都是‘野廣告’,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橫流,走路都成問題。經過整治改造之后,現在環境干凈又整潔,生活在這里也越來越舒心了。”居住在后巢鄉四方河村交椅山村民組的李竹說道。
為切實解決居住環境臟亂等困擾村民心頭的煩心事,后巢鄉黨委、政府嚴格按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設要求,與四方河村委會共同出資,圍繞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內容,通過打造“交椅山村莊整治亮點工程”,扮“靚”村莊,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后巢鄉對交椅山村莊人居環境的改造提升,正是南明區全面開展“三清一改”“兩拆三化”村莊清潔行動,確保村莊環境持久干凈整潔的生動寫照。
工作中,南明區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為抓手,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通過開展生活垃圾清理、農戶庭院美化、宣傳教育引導等方式,改變提升村莊風貌,為村民提供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目前,全區3個鄉13個村全部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建立了村莊保潔制度,參與比例100%。全區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292場次10068人,發放宣傳資料1.5萬余份,張貼宣傳標語5600余張,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5178噸,庭院美化建設2萬余戶。
在永樂壓縮式垃圾轉運站,一輛輛滿載著垃圾的清運車輛正有序駛入站內。工作人員介紹,運來的垃圾經過壓縮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后,將被運送至正規垃圾處理站進行集中處理,做到了垃圾即時收集、即時壓縮、即時清運,實現了垃圾不“過夜”的目標,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亂堆放、無人管理污染環境的問題。
據了解,永樂鄉共建設有生活垃圾轉運站1座,配置了農村垃圾收運車輛7輛。目前,該生活垃圾轉運站垃圾日轉運能力達到16噸至18噸,處理率達100%,實現了全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
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具體實踐中,南明區聚焦農村生活垃圾收運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清潔飲水、推進“廁所革命”等重點環節,通過建立農村垃圾處置系統平臺、建設垃圾轉運站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公共衛生廁所等一系列舉措,為村民營造美麗宜居的良好生活環境。
農村垃圾收運治理方面,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253個,配備保潔人員288人(含市場化部分),收運車輛20輛;建立了農村垃圾處置系統平臺,通過運行數據實時監測農村垃圾處置情況,確保收運處置全覆蓋。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云關鄉、后巢鄉依托現有城鎮管網,已基本完成農村污水收集處置。永樂鄉已建成6個污水處理設施,有效解決了鄉村污水橫流、生活污水直排現象。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方面,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目前,全區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6%,農村飲用水普及率達100%,已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廁所革命”方面,落實改廁經費144萬元,在永樂鄉羊角村新建村級公共衛生廁所1座,在永樂鄉轄區建設改造戶用衛生廁所284戶;同時投入261.7萬元,對永樂鄉1045戶農戶進行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自實施“廁所革命”以來,鄉村廁所已經從昔日的“臟亂差”向有“顏值”、有“氣質”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