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安順場,中和農信漢源分支機構33歲的客戶經理李春開車帶我們沿著懸崖峭壁上的公路蜿蜒爬上了安順場西面一座海拔1340米的高山。山上的村莊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安順場鎮共和村,彝、藏、漢共500多戶分六個組散落在山坡臺地上。40歲的本村農民女技師康群,帶領著30多位各族中青年婦女,在山里紅家庭農場的黃桃果園進行果樹管理。成都天杰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小川今天過來回訪順便做個果園管理技術培訓。一個月前,一些果樹出現了縮葉、黃葉等問題,經過天杰公司技術人員診斷,進行了配方施肥管理,現在,重現生機,他對自己公司的服務信心滿滿。山里紅家庭農場老板胡杰來自成都。以前他是中和農信的貸款客戶,現在成了中和農服的農資客戶,8月黃桃上市的時候,他還會成為中和農信的鄉助客戶。他一直在對中和農信漢源營業部主任姜春霞說,“你們給我的太多啦。”他說,“我農場的1600多畝早熟黃桃今年預計能收獲50萬斤。出40萬斤商品果,按去年價格計算,平均一斤賣10元,你算算多少錢?”說著他就笑了。
漢源是中和農信四川區域業務轉型四個示范點之一,這里是漢源十幾個示范園之一。
中和農信四川區域建設是從2008年開始。汶川大地震那年,中和農信項目管理公司剛好由政府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向小額貸款公司化轉型,圍繞支援災區恢復生產生活,公司在綿陽、德陽、什邡建了三家小額貸款營業部。到2013年,逾期導致風險預警。四川區域負責人金鵬飛就是那時候從福建霞浦營業部來到四川,用了兩年時間處理逾期,整頓內務。又用了兩年把網點發展到13家。2019年總部再次派離開兩年的金鵬飛回到四川,兩年內把網點發展到25家,預計年底前達到30家。目前,全區域貸款余額5.4億元,預計年底達到6.5億元。
2019年,也是中和農信進入新的轉型時期。在金融服務多元化提升的同時,中和農服農資電商平臺正式上線。平臺依托金融服務業務和中和農信網點,為農戶提供金融、農資供應、農技服務、產品銷售的產業鏈式服務模式。農戶不僅可以節省約10%的采購成本,還可以享受半年免息的貸款服務。到2020年,新業務逐步整合為“鄉助”平臺——以縣域內用戶需求為中心,集各大模塊功能為一體,采取“線上+線下”服務模式,提供綜合性助農服務。包括小額貸款、農資電商、農品直采、鄉助優選、+鄉課堂、公益援助、本地生活。
金鵬飛承認,中和農服業務在四川起步較晚,他真正開始認真考慮這個業務是去年12月。作為在中和農信工作了近20年的老同志,他一直以來的理念還是完成項目實施初期擬定的三大目標:把款貸出去,讓農戶能自立,保項目可持續,F在他發現,中和農服業務給了他一個新目標:提高農戶發展能力。“把款貸出去”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務,“把服務送上去”才是完成了公司的發展任務,F在農戶需要的不僅是金融服務,更包括產業服務。只有把提供“全產業鏈服務”這個路子走通了,中和農信的生存之路也才算走通了。金鵬飛說,我現在依靠“張總”。
張小川20多年前從中石油西南分公司辭職創辦了成都天杰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手打造了這個土壤污染治理領域最有技術創新能力的小微民企。公司在雅安、德陽有兩家生產企業和工程技術中心,近年又在什邡創立了“德陽杰化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這是天杰與四川農業大學資源學院聯合打造的產學研基地。從業30多年來,他已擁有發明專利4項,先后主持過多項國家、省、市重大涉農科技項目,獎譽累累。公司已擁有多個產學研與推廣應用戰略合作平臺,擁有農業農村部登記的九大系列近百個品種規格的產品以及成套種植解決方案,通過了多項ISO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認證。具有獨立的技術與貨物進出口權。在四川省八個地市州設有20多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天杰的科研體系、服務體系、社會責任讓這家民企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這正是中和農信在尋覓的轉型伴侶。機緣巧合,中和農信董事長、總經理劉冬文在一次專業學術交流活動上與張小川董事長相遇,兩人一拍即合。2021年,中和農信全資子公司中和農服與天杰達成戰略合作,在四川省內合作開展種植業技術服務試點。依托天杰技術服務體系及技術服務力量,通過當地中和農信營業部設立的鄉助優選服務站,以建立示范園為切入點,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配套中和農服的“私人醫生”、“信用卡”、“采購員”等綜合服務內容,實現全產業鏈服務最后一百米的愿景。這一合作解決了農資行業的兩個痛點:一個是投入品監管,一個是采購資金來源;創新了農業發展一個亮點:基層服務落地。目前,中和農服四川區域已在漢源、三臺、羅江、樂山建立了一支配備有土壤參數檢測儀的農服技師團隊。
合作的節點在營業部。姜春霞介紹,“漢源營業部是2018年5月成立并開始放款的,2019年4月把石棉縣拓展為漢源營業部的項目區。兩縣幅員面積共540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5萬。營業部成立至今累計服務6600多人,累計放款1.25億。在職客戶經理12人,后臺4人。中和農服是2021年4月在漢源正式啟動的,農服站設立在唐家鎮五里村,同時建立了10多個示范點,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農服站在為農戶提供性價比高的優質農資的同時,還為客戶提供技術培訓,定時回訪,推薦品牌,農服站的客戶越來越多。”我們在漢源縣唐家鎮五里村的“鄉助優選示范園”見到了業主張聯成。65歲的他有13.8畝果園,6畝是櫻桃。春天時候一些櫻桃樹得了在當地較普遍的“癌癥”根腐病,葉子干、蔫、黃。經過一個月治理,開溝,改土,施肥,旺根,化肥、微肥、有機肥都用上,解決了土壤酸化、不透氣等問題。治理很快見效果。他指著樹梢,“看,新芽都發出來了”。而對照組花錢不少還不見效,張聯成只好鋸掉了幾根主干,準備嫁接。這樣一治理,張聯成認為明年櫻桃收入能達到20萬元,比今年高出兩倍。
選擇漢源也是選擇了姜春霞。36歲的姜春霞活力四射,具有開拓精神,還有親和力,到了山上與各民族姐妹已然是打成了一片。而姜春霞又選擇了胡杰。42歲的胡杰從2016年開始,分三批承包下共和村1600多畝果園發展黃桃。如今又成了中和農信、鄉助的“黃桃示范園”。整個村有3000畝地,大多都是果園。2200畝的黃桃,其他是枇杷、黃果柑等。許多農戶把自家大部分果園承包給胡杰,小部分零碎地塊還是自己管理。這樣一來,他們在農場干活學到的技術可以去管理自己的果園。石棉縣發展黃果柑有30年了,最近價格觸底。有備而來的胡杰卻將迎來自己的豐收季,大部分果樹進入豐產期,今年套袋100萬個。這個時候,他擔心的是品質不穩,品質不穩最大的原因是農資質量不穩,F在好了,中和農服是可追溯的,不僅投入品質量可追溯,果品質量也可以“追”。只要果樹問題,找中和農服客戶經理就成了,他們會把“技師”請過來診斷。
李貴祿就是天杰的技師。24歲的他是涼山州人。本來學工程,現在覺得農服工作特別有干頭。他這一個月到共和村來了4次。第一次是姜主任帶他來的,針對當時的膨果問題,使用了高鉀肥(15—5—25);第二次來是針對黃化問題,采取了葉面噴施綠葉素和根施天杰綠威+天杰鋅的措施;第三次來是針對一農戶十畝枇杷樹遭冰雹后不開苞,施用了高磷水溶肥、天杰顆粒硼、磷酸二氫鉀、天杰龍威。這次來回訪又見到了50歲的李樹華。李貴祿治好了他家的十畝枇杷,他把小李當成了大專家。而李貴祿正在聯系公司技術部經理劉劍鋒過來進一步考察普遍性的枇杷花芽分化治理問題。
時尚的李春看上去是個嬌小的女孩,但開車的風格就像個小伙子。她說石棉的十幾個鄉鎮都是彝族藏族鄉,農業主要就是靠果樹。現在農戶對黃果柑沒有積極性了,貸款客戶中搞種植業的越來越少了。我們有了這種產銷一條龍服務模式,對農戶積極性的保護是很管用的。雖然跑山區路遠坡陡很危險,但只要在鄉下跑,就覺得很充實。
胡杰說,今年的黃桃的產量現在還看不出來,但是品質肯定不錯,因為葉子寬、厚、綠,這就是品質信息,F在種植方面問題很多,他一個外鄉人很不容易,但是有了中和農服鄉助模式,解決了大問題。整個管理就按專家說的做就行了。張小川在培訓最后叮囑大家一定不要忘記在收獲之后進行補肥,這是下一年豐產的基礎。胡杰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說,我來經營農場不是為了賺錢。一年來果園的人工管理費用就40多萬元,化肥一年用量也是三四十萬元,今年還投資建了一座20噸簡易冷庫。我來經營農場帶來了市場信息,對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管理的現代化都是促進。我把中和農信的服務創新帶到這大山深處,讓當地農戶率先享受到了最先進的農業服務,我覺得這比我掙多少錢都來勁。
中和農信副總經理、中和農服負責人竇華茂對四川模式給予很高期待。金融與技術,是貫穿農業綜合服務全身的任督二脈。金融讓技術服務更容易落地,技術服務最終對貸款風險做有效的控制和降低。2021年,天杰已經通過中和農服在甘肅、內蒙古、遼寧分別落地,預計2022年雙方將共同開拓200個縣域市場。張小川建議,目前天杰已經是產品體系化,服務專業化,亟待擴大市場服務面。而中和農信有6000員工在基層,要抓緊啟動技術培訓,開設農服學院,加快人才培養。姜春霞、李春她們說,這樣的中和農信太迷人啦。
站在郁郁蔥蔥的示范園,鳥瞰云霧繚繞的安順場,是誰給大渡河的濤聲安裝了靜音模式?是果園里一群“才旦卓瑪”在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先輩們,這里正在發生的故事,“正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