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村的改變是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縮影,也是楊寧回鄉10年最大的收獲。
在這11年中,讓楊寧最感動是貧困戶思想的轉變。江門村有一戶貧困戶叫劉枝福,他的妻子楊梅秧是一位聾啞人,家里長期靠吃低保維持生活。2017年,她在村里召開產業發展動員會,號召大家種植“紫黑香糯”稻米,村民們都不作聲,都在觀望,是老福第一個站出來說“不就是在梯田上種稻谷嗎?和過去種田是一樣的,沒有什么難”。老福的話堅定了她的信心。
為了籌集啟動資金,楊寧偷偷把婚房賣掉了,總共籌集30多萬元,為村民墊付了種植的物資和物料。那年秋天,迎來了大豐收,每畝收入增加兩倍。聾啞人楊梅秧打著手語笑著告訴她:“謝謝你,謝謝你小楊,因為你,我們家順利脫貧了。”
楊寧說,這是她人生當中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這也讓我明白了老支書多年前跟我講的話‘城里少你一個大學生不怎么樣,村里多你一個大學生會不一樣’”。
為防止返貧,江門村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戶參與,村里有11戶脫貧戶加入了高山泉水西瓜合作社,有9戶脫貧戶參加了林下竹蓀的種植,另外還有19戶脫貧戶參加了生態土豬的養殖,還有木材加工、高山特色水稻等很多產業。同時,村里建好了農產品深加工廠,通過加工廠把大苗山的“寶貝”進行深加工。通過電商,讓村民人人都在田間地頭成為主播,進行帶貨。
今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她頒獎。“我感到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倍感自豪。這也體現出總書記、黨和國家對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的關懷,我們大苗山的群眾會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楊寧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