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進芝,攀枝花市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海外留學歸來,辭掉白領工作,回到家鄉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當起“村官”,主導成立以村集體為大股東、注冊資本2000萬元的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創建旅游品牌“故事里”。今年3月,阿署達村兩委換屆后,成為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從村主任變成職業經理人。
小康感言
從前,鄉村是夢里老家;現在,鄉村是迸發新活力的熱土。有幸見證鄉親們的小康生活,有幸投身鄉村振興,但這只是起點,先定一個小目標,把“故事里”這個屬于阿署達村的鄉村文旅品牌發展起來,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多元的身份。
6月2日,阿署達“故事里”汽車露營地正式開業進入倒計時。作為阿署達村集體經濟建設的第4個文旅“重資產”項目,這里即將成為一座露營休閑、望星賞月的山間樂園。
最近半年,除了外出跑采購、談合作,鮑進芝剩下的時間都“泡”在項目建設現場。記者在汽車露營地的燒烤區找到鮑進芝時,她剛剛和團隊開完早會。
“雖然累,但還是比之前長胖了一些。”在露營地咖啡廳名叫“星辰”的小包間里,鮑進芝和記者聊起了自己的身份轉變和“帶感”生活。
從“鮑主任”到“鮑經理”,全身心投入鄉村發展
如今,行車20分鐘,便能從攀枝花市區到達阿署達村。但鮑進芝始終記得少時進城的狼狽:面包車是出村的唯一交通工具,坑坑洼洼的機耕道上,車跑起來,人根本坐不穩。
2011年前后,水泥公路修到村口,村里的水果種植有了起色;離村子10多公里的保安營機場也通航了,聽著山頂飛機起降的聲音,很多村民坐不住,開辦起農家樂,每年純收入能達二三十萬元。
眼看村民富起來,2015年,村里發出“募賢令”:有意帶領全村人再上新臺階者,可報名參與村委會工作。彼時留學歸來當著白領的鮑進芝聞訊心動。最終,鮑進芝擔任了阿署達村黨支部副書記。
鮑進芝整天忙得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走家串戶了解村民困難、處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務,還要上山下地察看產業發展情況,推進招商引資洽談合作。“那時候忙得根本顧不上家里人,每一天的工作都不重樣,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挑戰。”
2017年3月,鮑進芝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和村干部一起大力發展以村集體經濟為大股東的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公司,著手培育鄉村文旅項目。
投身鄉村發展,被鮑進芝當作一項長遠事業,“扎進村里的大事小事,才能更貼近鄉村發展的點滴脈動?粗謇锏淖兓,有信心把這份事業做好。”
4年后,鮑進芝離開原來的崗位,放下村里的事務,擔任攀枝花市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帶著更多返鄉年輕人組建團隊,全心投入日益壯大的村集體經濟。“從以前帶著村子往前走,到現在和村子共同成長,身份變了,但心里的想法沒變,要對得起村民,要讓家鄉發展得更好。”
從品牌到王牌,用特色打造文旅版圖
多年前,一組投資人進村考察,行程結束后卻住進城區的酒店。這讓鮑進芝陷入思考,多少游客像這樣走進阿署達,還沒真正領略村子的魅力就匆匆離開?
作為典型的彝族村落,除了陽光和特色農業,阿署達還有近百年的農耕文化和民族文化。“千頭萬緒,先把人留在阿署達。”鮑進芝和團隊把文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當作抓手,順勢盤活村里的文化資源和特色優勢。“這個房間之所以叫‘星辰’,是因為夜晚一抬眼就能看到漫天繁星。隔壁之所以叫‘遠山’,是因為一推門就能望見遠處的山巒。”鮑進芝說。
在鮑進芝看來,鄉村文旅得先有特色,再有品牌,最后成為鄉村發展的王牌。
針對阿署達村征轉土地較多、留守婦女較多的情況,公司吸納15名彝族婦女就業,又利用村里閑置的房屋打造出包括“王牛肉”“漫時光”“沐也居”等多套特色民宿在內的民宿集群。
眼下,融合阿署達特色打造而成的文旅品牌“故事里”羽翼漸豐,旗下的品牌康養酒店、景別院特色民宿、涵管露營地旺季客源逐步穩定,即將開業迎客的汽車露營地也將發力撬動更多元的消費群體。
“有了能接得住游客的能力,還要有能留下印象、能帶走的文化產品。”鮑進芝說,下半年,自己和團隊計劃著靜下心來,著重發展鄉村文旅“輕資產”。梳理村里的文化遺產,邀請村民參與,發展鄉村特色演藝,“先創作出一首朗朗上口的村歌,讓大家聽著音樂在阿署達享受鄉村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