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建議,件件關涉鄉村振興,都是唐廷波結合日常所見所聞,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提煉而成的。作為人大代表,他一直將關注點放在農業農村的發展上,積極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人大代表就是要為群眾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作為村里的領頭人,唐廷波幾年來腳踏實地、辛勤付出,帶領水泉村的鄉親們靠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地處遼西的水泉村,曾是朝陽市級貧困村。2016年以前,村民們靠天吃飯,以種植玉米、雜糧為主,傳統的生產方式成為水泉村發展的最大瓶頸。
2016年,唐廷波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擔子后,決定帶領鄉親們走土地流轉、辦村級合作組織、發展特色種植的路子。
那一年,水泉村成立了水泉潤澤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將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發展高效農業、觀光農業。
如今,水泉村旅游觀光、蔬菜認養、精品果園、特色雜糧、餐飲娛樂、光伏發電6個產業共同發力,昔日滿眼苞米地的窮村變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田園綜合體。
村里的條條道路、片片花海、棵棵果樹,無不凝結著唐廷波和村民們的心血與汗水。回憶起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路上的點點滴滴,他說:“只要能讓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職盡責為群眾代言。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唐廷波始終不忘自己光榮而神圣的職責。“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是來自基層的農民代表,一定要了解農民的想法和心聲,把農民的聲音帶到全國人代會上。”他說,“為鄉村振興助力,這是我作為人大代表應盡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