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駐茂名市電白區小良鎮龍山村扶貧工作隊和國家稅務總局汕尾市稅務局: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凝聚合力強化保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琳、何穎思通訊員岳瑞軒
近年來,廣東稅務系統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凝聚省、市、縣三級稅務部門合力,不斷強化人才、資金、政策支持保障,聚焦定點幫扶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文化扶智、民生扶質齊頭并進的扶貧路子,為歷史和人民交出一份經得起檢驗的脫貧攻堅稅務答卷。
貧困“釘子戶”生活越來越富
84歲的老人倪光六曾是粵西山區省定貧困村龍山村的貧困“釘子戶”,住在破舊老宅中,靠著政府低保度過晚年,生活貧困不堪。而現在,除了養殖家雞的出售收入和村里的年度分紅外,他還能獲得各種政策性補助。
改變從2016年4月開始——廣東省稅務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到來。5年來,扶貧工作隊扎根龍山,走遍了村里每一個角落,因地制宜、創新實施“六位一體”扶貧工作法,大力打造“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的“口袋工程”和“黨建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的“腦袋工程”,讓龍山村實現了貧困村向美麗鄉村示范點的華麗變身。
在深化產業扶貧上,工作隊逐步構建起以百香果、圣女果為代表的種養產業、光伏發電項目以及自建村級農貿市場、購買當地商業旺鋪出租等三大產業相輔相成的產業扶貧新格局,筑牢穩定脫貧基礎。2016年以來,龍山村56戶貧困戶共分紅48.81萬元,每戶平均增收8700多元。5年來,龍山村先后獲得“茂名市新農村建設現場會示范點”“茂名市生態示范村”“廣東省特色名村”貧困村創建50強等榮譽。
“生活比起以前有了根本性變化”
陸豐西南鎮溪口村也發生了類似的故事。貧困戶李新龍原本住在面積不足十平方米的簡陋地方,生活艱難,扶貧工作隊為他蓋新房、買家具,指引了一條養殖脫貧的道路。如今,他養了幾百只雞,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曾是貧困戶的李永毫笑逐顏開地說:“生活比起以前有了根本性變化。”在駐村稅務干部的幫扶下,如今李永毫已經住進新房、每年拿到產業分紅、在村里開了一家早餐店。
據悉,汕尾市稅務局累計籌措投入資金369.32萬元用于對口幫扶。2019年,該村實現脫貧退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8014元增加到2020年23875元。
而在云浮市扶貧一線,只要提起云浮市稅務局駐村扶貧干部鄧水強,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自2009年3月開始,他告別體弱年邁的父母和年僅3歲的幼子開始了駐村生涯。12年間,他連續4次擔任5條貧困村的扶貧干部,走遍了5個幫扶村的山山水水,走訪了5個村的家家戶戶,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幫扶工作思路,成功幫扶5條貧困山村560戶2300人實現穩定脫貧。
2013年以來,廣東稅務系統累計幫扶23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5743戶貧困戶、44347名貧困人口,均已如期脫貧出列;全省各級稅務局扶貧單位獲獎100項,扶貧干部獲獎204項;定點扶貧的里塘村2017年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定點觀測村,2018年獲評“廣東省衛生村”;龍山村2019年獲評“茂名市生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