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圍繞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新五年戰略規劃,就如何構建新型數智種業生態,助推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打贏種業翻身仗國家戰略做了深入的探討論證。中農北斗董事長王惠枝作為嘉賓代表,提出了在農產品流通領域方面著手,通過建市場要數據,打造“從種子到餐桌”的數字農批市場,將終端消費數據與種子、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有機結合,從而促進種子研發、生產、推廣、安全等領域的穩健發展等主要觀點,獲得專家、媒體高度認同。
圖為會議現場。
王惠枝介紹,中農北斗農業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是實現“從種子到餐桌”全產業鏈融合的生態農產品流通平臺。其核心團隊成員服務于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已超過25年,曾經運營過的農批市場項目逾百個,整合一二三產業鏈商戶30多萬家,輻射范圍覆蓋我國14省(市)地區,3億多人口。作為我國農批市場建設的早期參與者,中農北斗團隊在過去25年里一直深耕農產品流通一線,深刻體會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的農業“芯片”種業對于整個中國農業來說的關鍵性作用。
談到數字農批對于種業的促進作用時,王惠枝進一步分析,我國種業要良性穩健發展,在于產學研的結合和育繁推一體化的建設。其核心抓手在于“推”,關鍵要義在于通過對終端市場的流通、消費形成的數據,通過數字化分析應用,賦能“推”的方向、“推”的內容。數字化農批中心市場的建設,可在七個方面為種業的“推”發揮巨大作用。
首先,數字農批中心可為種業的靶向研究、靶向生產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其次,數字農批中心可為種業的集群、育繁推一體化提供良好的應用推廣環境;第三,數字農批中心可對提升種業產業鏈控制力和主導能力起到關鍵性支撐作用;第四,建設數字化農批中心可為種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第五,數字農批中心可對種業打牢基礎,完善種子資源庫和種業基地建設提供關鍵性的幫助;第六,數字農批中心可對種業品牌化建設起到決定性作用;第七,數字農批中心促進了各方資本、資源對種業的關注和投資。
記者問及數字農批的落地性和后續發展問題時,王惠枝補充,種業翻身仗是一場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奮斗的戰役,任重而道遠。中農北斗除了在建設的數字農批中心中定制化建設種業展銷示范中心、建設種業特色小鎮、引進種業相關企業入駐、定期開展種業的認證、展示、交易、推廣、交流、科普等活動外,還將計劃在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和各部委的支持合作下,共同建立“省研究中心、市繁育生產中心、區縣推廣中心”的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一體化的全國種業網絡生態體系。通過該網絡生態體系,可以有效地促進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集群化;可以充分調動起全國各省市區縣的科技、人才、資本等多方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參到種業建設中來。最終通過網絡生態對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的支持,進而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品種保障能力,實現提升種業基礎設施高級化、種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同時,為配合種業網絡生態體系建設,中農北斗還將擬與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合作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動相關部委,協同各地方政府、企業、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多方力量,開展為期五年的“全產業融合,打贏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強國”的國家行動計劃。在全國各省中循環開展以種業為核心的生態體系融合行動,促進社會力量、社會資本、社會技術等更多地關注、參與種業的建設。依托于數字農批市場,深度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方針政策,解決種源“卡脖子”技術問題,打贏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強國的偉大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