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縣地處三峽庫區,近年來,該縣榛子鄉充分發揮人才引領作用,建立發現培養鄉村人才長效機制,擴大人才數量,提升人才質量,激發人才作為,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2016年,26歲的黃旭在上海一家企業擔任總經理助理。一次,他假期回家探親,被家鄉的人才計劃吸引,由此萌生了回鄉的想法。隨后,他通過招考成為石柱村網格管理員。
任職后,為了盡快摸清村里的情況,黃旭用兩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全村的168戶村民,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2018年12月,由于工作扎實,他被村民們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石柱村位于高山峽谷之中,山大人稀,地勢陡峭,不利于傳統農業發展,之前僅有煙葉200畝、蔬菜200畝,收入有限。經過赴外地考察學習,黃旭在村里推廣種植適合石柱村的黃桃。
2020年,在黃旭的帶領下,石柱村種植黃桃70畝,惠及31戶村民,形成了“春有花、夏有果、秋賞葉、冬看雪”的發展布局,也讓“一花一果一季一景”成為現實。
石柱村朱家鋪住著13戶村民,以前沒有聯通的公路,農產品也需繞行3小時才能運出大山,能有一條通達的公路是這里農戶的最大心愿。2019年,黃旭爭取來資金,讓修路提上了日程。
由于修路要占用農戶的土地,有幾戶村民不肯讓步,“我們和保康縣的村干部一起入戶,前后召開屋場院子會、村民代表會100多次,入戶協調我也記不清跑了多少次了。”黃旭回憶。
2019年10月,朱家鋪的路正式通車,村民告別了“行路難”困境。“現在路修好了,出行便利了,運肥料、賣辣椒也更方便了,感謝黃書記。”說到修好的路,彭安才掩藏不住喜悅之情。
據了解,三年里,黃旭帶領村“兩委”班子共為村里新修道路4公里,硬化道路5.1公里,黑化道路11公里,受益戶達168戶。“我不后悔回來,我會繼續和村民們待在一起,把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