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了圖書館的安逸工作,她決心到農村闖出一片天地,可當她一腔熱情走進農村時,村民們卻根本不愿意搭理這個姑娘。反思過后,這個姑娘決心先從村民做起,現在的她不僅“土話”說得滴溜溜轉,而且還和同期的大學生村官共同打造出了“小村官”這個農副產品再加工的品牌。在昨天舉行的南京市大學生村官風采展示月閉幕式上,記者見到了這個已經當了村民的城里姑娘馬恬。
村民看不上村官姑娘
其實2008年從南師大畢業前,馬恬就已經在南京圖書館實習了,可這個“不安分”的姑娘卻想趁著年輕“闖一闖”。畢業后,馬恬成為浦口區江浦街道張村村的主任助理,正當這個滿腔熱情的姑娘決心在農村大干一場時,一盆涼水從頭潑到腳——村民根本“看不上”她。記得剛工作不久,村里召開村民委員會,熱情的馬恬在現場忙前忙后招呼前來開會的村民,可村民們根本不搭理她。雖然仍強顏歡笑,但馬恬的心里卻裝滿了淚水。
買水果學土話
“想做村官,先當村民。”這句話是誰說的,馬恬已經沒有印象,但這句話卻給了她很大啟發。想當村民首先就得會說當地話,這對于生在南京長在南京的馬恬來說,稍稍有點困難,村部門口的水果攤、雜貨店成了馬恬午休時常去的地方,到那里買點東西,跟坐在門口的人拉拉家常,不僅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還能學到地道的“土話”。在村里的一次會議上,當馬恬用“土話”點名、讀稿子時,不僅主任眼前一亮,從村民們的笑臉上,馬恬知道自己已經被接納。
尊重村民們的風俗習慣
從那以后,馬恬不僅過了“語言關”,在穿著打扮上也格外注意。收起心愛的連衣裙,T恤和牛仔褲成了馬恬最常見的裝扮。夏天里烈日驕陽,可馬恬走訪村民的時候從不打傘,就連遮陽帽也很少戴,“好不容易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可不能就這么丟了。”在農村工作,還要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馬恬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探望病人,在城市里并不太講究,但在當地則一定要選在早晨,寓意早看早好,如果是下午或者晚上,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村官抱團帶頭創業
想做好大學生村官,僅僅融入農村還遠遠不夠,必須能帶著農民一起創業致富。2008年底,馬恬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但她知道,僅憑個人的力量很難實現。馬恬與同期進入江浦街道的大學生村官一起開始想辦法,從養殖到種植,馬恬和幾個大學生村官設想了很多的項目,但最終大伙選定了農副產品再加工。
馬恬等人選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腌咸鴨蛋。馬恬告訴記者,當地農戶散養鴨子的鴨蛋品質非常好,但因為沒有銷路,農戶一般都留著自己吃,吃不完的壞掉就扔了,非常可惜。大學生村官們一合計,決定用紅土腌制咸鴨蛋,但他們信心滿滿“照本宣科”腌制了200個鴨蛋,結果不僅沒有出油,而且咸得咽不下去。第二次、第三次,終于腌制出了理想的咸鴨蛋,趕在端午節上市,很快便銷售一空。
寫出“大學生村官之歌”
載著滿滿的理想,我將心兒放飛翱翔,看那建設中的新農村啊,一派迷人模樣……在昨天舉行的南京市大學生村官風采展示月上,一曲《大學生村官之歌》唱到了眾多大學生村官的心坎里,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這首歌的詞作者便是馬恬。從沒人搭理,到被村民真誠接納,從嘗試創業,到20多萬的銷售額,馬恬說,這首自己取名《朝陽》的歌曲,唱出了自己的心聲,相信也唱出了所有大學生村官的心聲。
采訪中,記者還見到了由馬恬設計的“小村官”農副產品再加工的商標圖案,只見商標由手捧“致富經”的卡通人物像和金黃的麥穗組成,寓意新一代村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帶領一方百姓建設美好家園。馬恬說,該項目主要從事農副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未來發展方向是要成為南京市民家中不可或缺的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