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姜堰鎮大學生村官、殷家村主任助理劉為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說起話來輕言細語。誰能想到,24歲的他已是一個身價不菲的“大老板”。日前,由劉為任法人代表的姜堰市城南農副產品交易公司正式開工建設,年底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占地20畝,主要功能是倉儲、批發本地蔬菜,預計年交易量近億元,可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
除了農副產品交易公司董事長,劉為還有一個“頭銜”――為堰果蔬種植合作社社長。去年10月,他牽頭全鎮21名大學生村官籌資10萬元、貸款10萬元,創建了占地5.4畝的果蔬種植基地,從事新品種引進、技術推廣、開拓市場、免費培訓農民等工作,共帶動115名農民參與甜瓜種植。
據介紹,像劉為這樣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在姜堰鎮已有13人,占該鎮大學生村官總數的六成以上。目前,這些大學生村官共創辦了14個工業、三產和高效農業項目,總投資8000多萬元,年納稅銷售600多萬元,吸納本鎮1000多名剩余勞動力就業,帶動農民年增收1000多萬元。去年6月,該鎮出臺《大學生村官創業獎勵扶持政策》,凡大學生村官創業,由所在村提供5000至1萬元啟動資金,土地流轉租金最低價收取,并由鎮村代墊,待項目有效益后再償還。目前,該鎮流轉了20畝土地,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園,鎮黨委從鎮農技站、綜合站等農業部門挑選21名工作人員擔任“導師”,并明確幫帶責任。該鎮還在姜堰市民營經濟產業中心內規劃建設兩幢標準廠房,優惠出租給大學生村官興辦企業。“大學生村官雖然知識豐富,但社會經驗不足,自主創業也會面臨風險。”姜堰鎮黨委書記戴兆平說,為了降低創業投資風險,該鎮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幫助大學生村官創業。
部分大學生村官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姜堰鎮組織科協調有關流動資金不足的企業,讓這部分大學生村官承包一條生產線自主創業,利潤獨立核算;有的大學生村官在城區有商品房、店鋪等固定資產,鎮里就指導他們以資產入股尋求合作項目,實行效益分成;有的大學生村官有一定的專業技術,鎮黨委就千方百計幫助融資,尋求項目合作。
曹家村大學生村官王晶星學的是園林綠化專業,今年5月,他流轉52畝土地創辦了“三水曹家”苗木培育基地,專門為城市建設工程提供園林造景和綠化苗木。為降低投資風險,鎮里動員曹家村一位能人入股并參與經營。目前,王晶星又創辦了占地200畝的天皓種養專業合作社,建了30多個大棚從事蔬菜新品種培育和甜玉米種植,本村有20名農民常年在基地打工。“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最終還要落腳到帶動農民致富。”戴兆平說,該鎮已出臺考核制度,將大學生村官創業并帶動農民增收的實績作為今后提拔任用的優先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