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組織部對我市的20名2009年度優秀大學生村(社區)干部進行了表彰。過去的一年中,我市大學生村干部積極投身災后重建和新農村建設第一線,服務“三農”,創先爭優,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優異的工作成績,樹立了新時代有志青年扎根基層、奉獻社會的嶄新形象。隨著新一輪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的開展,將有更多的大學生村干部扎根基層,在農村干事創業。
山里的“太陽花”
一名叫羅輯的姑娘,被滎經縣龍蒼溝鄉發展村的村民親切地比喻為“太陽花”。
2007年,羅輯到發展村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近3年來,她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剛到村上任職的時候,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正拉開帷幕,羅輯便跟著工作組走村串戶,與村民拉家常,臉上始終帶著微笑。微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很快,村民都把她當作自家人。某天,有兩戶村民因土地糾紛鬧得不可開交,她面帶微笑做工作。最終,她真誠的微笑,打動了兩戶村民,化解了兩家多年的積怨。現在,村民有事都愿意找她商量。
發展村是滎經縣的林業大村,村民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竹木栽種。家杉的木質比柳杉好,市場價高于柳杉,但成活率低于柳杉。為此,羅輯跟著老林業員滿山跑,四處向人請教,逢人就宣傳提高家杉成活率的技術,促進了農民增收。她還根據金安漿業公司每年需要大量紙漿原料和發展村非常適合慈竹生長的實際,請教專家學習種植技術,到地里為農戶示范,帶動全村種植慈竹近3000多畝。在后期的驗收中,她不怕酷暑跑遍發展村的各個山頭,只要有慈竹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跡。
在村民們的心中,羅輯就是一個無事不知、無事不會的“百事通”,不管什么事都得問問她才覺得踏實。
村上的大忙人
在滎經縣六合鄉寶積村,不管村里的大小事務,王高峰都要過問。
2008年,王高峰放棄了TCL成都制造基地采購部的工作,回到了生養他的六合鄉,到寶積村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剛上任時,他不知該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制成一個“聯心卡”,發給全村的1000戶群眾。無論誰家有事,無論天晴下雨,只要有人打電話,他都要到現場。
幫助張家的大爺寫個報告,幫李家的大媽寫封信,幫王老二家修房辦個手續,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一天下來,電話響個不停,兩年下來,他成了全村最忙的人。
因為寶積村6組存在一些矛盾,村上讓他擔任6組組長。他了解民情、收集民意,爭取資金,屢屢碰壁卻信心十足。最終,王高峰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發動群眾集資3500元,爭取上級幫助資金12000元,帶領群眾大干10多天,硬化道路300米,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問題。此后,他又再接再厲,和村民一起修復50立方米蓄水池1個,配合村委會完成1000多畝荒山林改工作,引進茶葉加工廠解決了群眾賣茶難問題。現在,村民都喜歡說:“小王干起活路來,好扯火喲!”
如何利用寶積村自然條件種植仿野生天麻?這是王高峰思索已久的問題。他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和互聯網,下載了相關視頻,和種植戶一起學習。他還與村文書牟先彬一起搞起了天麻仿野生種植的試驗示范,在20畝土地里種植天麻獲得成功,帶動全村30戶群眾新種植天麻近百畝,僅此一項,可實現全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今年,王高峰還將積極爭取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準備對90余畝低產黃柏進行改種,實現自主創業與引導發展相結合,轉變村民低效林業模式,讓村民靠山吃山,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