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今年31歲,現任柘城縣惠濟鄉吳樓村主任助理,2002年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畢業前他的老師一直想讓他留校,而他卻認定了下實體磨煉自己,他說要用自己的實力發展家鄉,他先后來到河南固始三高集團祖代育種場,河南大用集團父母代種雞場任場長。
四年多來,選育出了很多批優良的祖代母親種雞,為他們創造了很好經濟效益,同時也學習掌握到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論加實踐經驗。隨后又來到河南普爾泰藥業集團任市場部經理,一年多掌握了市場運營狀況及藥理知識,在外這幾年的游子生涯中,他充實了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返鄉發展奠定了實力。正在這時,他聽說家鄉招聘大學生村干部,他認為時機到了,就毅然決然地辭職回到了家鄉,發展起了自己的畜牧業。剛回來是,村里人均無法理解,一個大學本科生怎么回來養起雞來了呢?對此,他始終保持沉默,默默地干著自己的事業,贍養著百歲奶奶和七十多歲的母親。
自任村干部以來,工作上積極、熱情、主動,積極向村委會領導靠攏,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很快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況。再此期間已向組織上遞交了入黨志愿書,緊跟著偉大的共產黨奮斗終生,在村里,與群眾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磨合后,現已和廣大群眾打成一片。
吳超08年12月份任職后積極熟悉并掌握了村里的各項情況,進行了兩次安全生產的排查,確保了冬季和春季期間無任何安全生產,防火、防盜的隱患及發生。
在日常的工作中,吳超時刻想著百姓的經濟、精神文化生活。抓住遠程教育學習春季麥田的科學管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農民致富的各項引領方針、措施等,工作積極主動,能帶領群眾順利地完成每次任務,表現出了較強的協調組織能力。
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群眾,給他們培訓所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及前沿的市場動態,他的講解由淺入深、通俗易懂、使群眾能夠接受。剖析當地農村在家人員搞副業的前景及發展方向——發展畜牧業;分析傳統養殖與科學養殖在當今社會中的利與弊;剖析科學養殖家畜家禽的基本知識。如圈舍的建設與走向:養殖過程中防永遠重與治的辨證法;家畜家禽各階段的消毒、防疫、治療。如接雞前十五日的準備工作及接雞后的疫苗防疫與藥物預防等;家畜家禽常見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經過吳超的努力工作,他已經取得了村領導班子和村民的認可。在發展畜牧業的基礎上,已發展了兩個養豬戶,由于該村沒有養雞棚舍及勞力短缺,養雞業正在待建中,但臨近村發現吳超科學養殖后,多次來他這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現已基本熟悉了科學的飼養管理,為他們節約了成本,一步步向我靠近,下一步,吳超決心帶動更多養豬戶走向科學養豬,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地發展畜牧業,走向集團化或公司加農戶的養殖方向,使畜牧業在當地早日得到大力發展,百姓早日致富。
吳超最后告訴筆者:“我最喜歡的鳥就是大雁!那么就讓我做一只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