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想 謝燕鈴 丁磊
摘要:在觀看完大型紀錄片《領航》后有許多成長收獲,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寫下這篇文章。
關鍵詞:科技創新,傳統文化,精神文化,新時代新征程
如果把行業發展比作成一艘輪船,那么創新產業無疑是這條輪船的發動機,決定著這條輪船能夠行駛多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在改革開放以后,深圳等城市如雨后春筍一般萌芽覺醒,依靠的不僅是政策的鼓勵,更重要的是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產業迅猛發展,嫦娥上天宮探月,蛟龍下五洋潛海,一個科技強國正屹立于世界東方。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離不開黨和國家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的路線方針,也離不開那些為此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員。我的家鄉位于長三角之一的安徽,近年來的發展變化非常大,很多新型企業發展非?,典型的如合肥的大疆無人機,同時一些傳統的企業也逐步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這也進一步驗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我們個人成長中,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創新不僅是指技術層面的革新還包括思維層面的革新。當我們在學業上遇到難題時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瓶頸時,我們不妨換下思考問題思路,說不定就能解決問題。創新并不是難如登天,也絕非意想天開,紙上談兵,它需要我們遇到問題時靜下心來,不斷的探索,在不斷失敗中轉換思路,慢慢的向著答案靠近。身為材料學子,我深知材料是一門需要大量知識儲備和創新思維的學科,縱使困頓難行,亦當砥礪奮進,我會不斷在自己的領域去挖掘探索!
精神文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時代,相較于以前,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變得很“富裕”,在物質條件得到滿足時,我們也要追求精神文化上的富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大川大河到文物典籍,種類繁多,內涵豐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涌現出大量云文化平臺,即使不出門,也能欣賞到祖國大江南北的文化。
學習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眼界,從文化中汲取我們前行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生活中不免會遇到困難,我在遇到困難而產生迷芒時,我會讀一些古人的書籍,或者看一些相關的視頻來勉勵自己,產生繼續向前的動力。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一位外賣小哥出乎所有人意料奪得冠軍,他在為生計奔波的時候還能堅持自己的愛好,用行動告訴我們,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種精神上的給養給足了他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前進的動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要不斷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讀萬卷良書,行萬里長路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底蘊,在海外也深受喜愛,有很多外國旅客來中國參觀歷史文物,一些博物館也會定期舉辦文化展覽,會吸引很多國內外游客,讓文化出圈,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應有的自信。
在全國兩會上,總書記把握新的時代方位,觀大勢、謀全局、明方向,回顧新時代黨和人民奮進歷程,首次鮮明提出“五個必由之路”的重大論斷,闡述我國發展仍具有的戰略性的“五個有利條件”,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我們為什么成功、未來我們怎樣繼續成功的中國密碼,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總書記在兩會上的重要講話貫通歷史、現在、未來,是一系列原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深刻總結、最新概括,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歷史自信、強烈的責任擔當,為全國人民奮進新征程、奪取新勝利提供了思想武器,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應當有信念有目標更有前進的動力,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干,用汗水澆灌夢想,讓青春之花盡情綻放!
參考文獻:《領航》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