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宣講活動由“筆墨千年畫意華章”宣講團傾力打造,團隊成員精心籌備數月,旨在打破傳統歷史教學的單調與局限,將歷史的厚重與繪畫的靈動完美融合,為中學生們呈上一道別具風味的知識佳肴。活動聚焦的班級學生們來自不同的知識背景,有的對文學情有獨鐘,擅長從文字中捕捉情感與故事;有的則對藝術充滿好奇,熱衷于用畫筆描繪心中的世界;還有的癡迷于數理邏輯,習慣以嚴謹的思維剖析問題。這樣多元化的群體,為宣講活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與可能。
為了確保活動的專業性與趣味性并重,團隊邀請了多位業內資深專家作為顧問,從海量的歷史繪畫資源中精心篩選素材,涵蓋了從遠古巖畫的神秘符號到現代先鋒畫作的創新表達,力求全方位展現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的藝術風采。同時,結合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對講解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設計,以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案例引導同學們走進歷史繪畫的深邃世界。
志愿團隊的負責人面帶微笑,走上講臺,用親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向同學們介紹活動的主旨:“同學們,歷史宛如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而繪畫則是這條長河中閃爍的明珠,它們承載著時代的記憶,訴說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搭乘這趟由繪畫開啟的時光列車,回溯歷史,探尋那些不為人知的精彩瞬間。”言罷,教室里掌聲雷動,同學們的眼神中滿是興奮與期待。
在熱烈的氛圍中,宣講正式開始。大屏幕上浮現出一幅《女史箴圖》的高清影像。這幅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之作,以其細膩的線條、典雅的設色,仿佛將同學們帶入了一個古風悠悠的時代。志愿者娓娓道來,講述著畫中所描繪的古代宮廷婦女的賢德故事,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儒家倫理觀念。從畫卷前端的馮媛擋熊,展現女子的勇敢與忠誠,到中間部分班婕妤辭輦,體現后宮女子的知書達理,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大解讀,同學們如同身臨其境,目睹著古代宮廷生活的百態。同學們驚嘆:“原來古人通過繪畫傳遞價值觀的方式這么巧妙,這比單純背誦歷史知識有趣多了,感覺一下子就記住了東晉時期的社會風貌。”
隨著畫面切換,宣講進入歐洲中世紀板塊。一幅《哀悼基督》出現在屏幕上,昏暗的色調、夸張的人物表情,瞬間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團隊成員詳細闡釋了這幅作品在宗教語境下的意義,講述著中世紀人們對宗教的虔誠與敬畏,以及繪畫如何作為一種精神寄托,撫慰當時苦難深重的靈魂。大家陷入了沉思,好像感悟了在那個時代,繪畫不只是為了好看,更是人們活下去的希望。
互動環節無疑是活動的高潮部分。同學們按座位迅速分成小組,圍繞“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代,我會畫什么”這一主題展開激烈討論。有的小組腦洞大開,設想如果身處文藝復興時期,要畫一幅展現普通人追求知識、突破神學禁錮的畫面;有的小組則立足當下,構思如何用繪畫記錄校園生活中的溫暖瞬間,傳遞正能量。討論聲此起彼伏,每個小組都像是一個創意的熔爐,不斷迸發出新奇的想法。隨后,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在黑板上勾勒出創意草圖,并激情澎湃地講解設計思路。臺下的同學們時而點頭稱贊,時而提出疑問,氣氛熱烈非凡。
這場宣講活動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在知識層面,同學們對歷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和生硬的年代、事件記憶,而是通過繪畫這一鮮活載體,深入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人文精神、政治格局。
隨著次宣講活動圓滿落下帷幕,但它點燃的文化火種卻在同學們心中熠熠生輝。展望未來,有著更為宏偉的藍圖。一方面,將進一步深化與學校的合作,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特點,量身定制更多層次豐富、內容精準的歷史繪畫宣講課程,形成常態化、系統性的校園文化教育項目。例如,為低年級學生設計更具趣味性、故事性的基礎入門課程,以動畫形式、簡單繪畫游戲引導他們認識歷史繪畫;為高年級學生開設專題研討班,深入探討繪畫風格演變與歷史進程的深層邏輯關系。
另一方面,借助現代科技力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平臺。線上開發歷史繪畫學習 APP,內置海量高清畫作資源、專家講解視頻、虛擬臨摹功能等,讓同學們隨時隨地開啟歷史繪畫學習之旅;線下舉辦歷史繪畫展覽、創作大賽、文化研學等活動,為同學們提供實踐展示的舞臺,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與參與積極性。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