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稀缺,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目前中國有三分之二城市供水不足,六分之一嚴重缺水,其中也包含如天津、北京等特大城市。突出的水稀缺與水污染問題逐步地威脅到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安全,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水利部官方統計,“我國當前水資源短缺情況十分突出,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國 669 座城市中有 400 座供水不足,110 座嚴重缺水;在 32 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 30 個長期受缺水困擾。在 46個重點城市中,45.6%水質較差,14 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有 9 個嚴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城市缺水最為嚴重;農村還有近 3 億人口飲水不安全。” 工業生產的快速增長和對污水排放治理的監督滯后又更進一步加重了水體的污染。
我國水資源整體缺乏,地區分布差異性極大。中國是人均淡水資源貧國,其基本特點體現在:水資源可用量、人均和畝均的水資源數量極為有限,降雨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地區分布差異性極大。我國年降水量約為 61900 億立方米,相當于全球陸地總降水量的5%;地表水年徑流量約為27115 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按人均年徑流量計,僅為每人每年 2100 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從地區來看,水資源總量的 81%集中分布于長江及以南地區,其中 40%以上又集中在西南五省區。總的來說,我國北方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而南方地區水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由于水體污染,水質型缺水問題也相當嚴重。
水源地污染日益嚴重,威脅供水安全。根據2011 年中國環境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較重。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等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204 條河流 409 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全國全年Ⅰ類水河長占評價河長的4.6%,Ⅱ類水河長占35.6%,Ⅲ類水河長占24.0%,Ⅳ類水河長占12.9%,Ⅴ類水河長占5.7%,劣Ⅴ類水河長占17.2%。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26 個國控重點湖泊(水庫)全年水質為Ⅰ類的水面占評價水面面積的0.5%、Ⅱ類占32.9%、Ⅲ類占25.4%、Ⅳ類占12.0%、Ⅴ類占4.5%、劣Ⅴ類占24.7 %。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和總磷。從數據分析,我國湖泊(水庫)的水質省 V 類占比重,且三湖中,除太湖環湖河流總體為輕度污染外,滇池巢湖環湖河流總體均為重度污染。
「標簽: 水資源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