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精品_九色激情网_最污网站_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_看黄在线观看_在线亚洲播放

大學校園網

大學生活網 > 范文 > 調查報告

云南大學藝術類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想要正式畢業需要及時完成畢業論文,很多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實際上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開題報告,就不能檢驗出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因此,朋友們要正確看待論文開題報告的書寫。下面為大家推薦云南大學藝術類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一、選題背景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聚集區,而滇劇是云南的省粹,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劇,是中國戲曲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警示著我們滇劇傳承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藝術人類學理論認為,藝術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心靈的一種形式,它所研究的是藝術與人的關系, 關注藝術作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所承載的作用、價值和意義。可以說藝術是人類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人類生活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滇劇作為戲曲藝術的一個門類,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忽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工作,有很多地方戲劇都面臨著失傳的危機,發展傳承的困境顯而易見,而滇劇同樣面臨著類似的發展境遇。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從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保護地方文化遺產的熱潮,除了官方性質的保護之外,民間私人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在中華大地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2014年4月26日,“官渡滇劇花燈傳習館”在昆明官渡古鎮正式落戶,在滇劇藝術自身發展和官方保護不理想的狀態下,傳習館竭盡所能,為滇劇傳承做些實事,做些好事,都是值得我們贊揚和稱道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我國學者對滇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滇劇本身的戲曲技藝性研究上,雖然有些也涉及到滇劇的傳承與保護,但是論點和論述過于空洞和寬泛,多集中于討論滇劇保護的大政方針上,缺少對于滇劇保護的實際研究,也缺乏藝術人類學中田野調查研究方法的應用。滇劇的傳承需要一個組織,一個載體,而官渡滇劇傳習館順應了滇劇在當下的發展要求,筆者不敢肯定傳習館能夠對滇劇的傳承起到多么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但是,傳習館能夠起到示范作用來彰顯私人戲曲傳承社團對于戲曲傳承的重要意義所在。因此,正值碩士畢業論文選題之際,筆者把官渡滇劇傳習館對滇劇的傳承作為自己的論述中心,從現實意義角度來談,我們可以把傳習館作為官渡滇劇傳承的載體,在傳習館的組織下通過對構成人員的管理、對劇目有組織的演出、對后備人才的培養、對自身組織機構的完善等使滇劇能夠得到原真而系統的傳承;從理論意義上來說,筆者的選題能夠豐富關于滇劇傳承的理論研究,提出保護滇劇的不同解決思路作為滇劇研究者的參考。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對于藝術人類學的定義學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就藝術人類學這個概念的表面意義來說,好像是藝術學與人類學兩學科的整合與交叉。在筆者看來,藝術人類學是藝術學與人類學在研究中的相互交叉與互動,我們可以借用人類學的方法與視角來研究藝術,通過不同學科的合力研究來促進藝術人類學的蓬勃發展。藝術人類學的研究視野和眼光是具有全球性和全人類性的。當然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藝術人類學還有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人。筆者對官渡滇劇傳習館的調研,是運用了藝術人類學中的田野民族志的方法進行研究的。通過田野工作并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民族志,對滇劇傳習館的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也更加說明了藝術人類學是以實踐為價值取向的。通過對傳習館的實地考察,并且通過借鑒相關的文獻,結合自己所學的理論進行民族志的撰寫。所以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調查結果,田野工作是形成民族志的前期調查搜集工作。
  社會學是關注社會、關注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或關注社會和人的關系的一門學科。社會學的理論結構包括功能主義理論、進化理論、沖突理論、批判理論、交換理論、互動理論、結構理論。互動論包括符號互動論、社會互動論、象征性互動論等多方面的互動,而符號互動論主要是關注個體行為的社會理論。官渡滇劇傳習館的研究就是通過對主體中的個體進行細微的描述,來表現這個群體的動態。符號互動論的意義就是個體與他人的互動,這種互動當中包含了言語、文化、社會制度等等。在官渡滇劇傳習館這個場景之中,人與人之間無處不存在著這種互動關系,筆者也曾多次親身體驗了這種互動過程,為傳習館傳承形態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對于這篇畢業論文而言,筆者除了查閱大量嚴謹而科學的文獻資料外,還通過田野民族志的方法來記錄和研究官渡古鎮滇劇傳習館對滇劇的傳承,具體來說就是對傳習館的演員進行個人訪談,同時還訪談到官渡滇劇傳習館周邊的群眾,通過筆錄的形式記載下來,再與文獻資料相互整合,充分確保一手資料與書報文獻的客觀準確性。概括說來,筆者通過文獻收集、田野調查、個人訪談的方法為本篇論文的寫作提供素材,充分運用藝術人類學中的親歷性與在場性來全面體會和感受官渡滇劇傳習館對于滇劇傳承的意義。
  就本文的結構框架而言,筆者抓住論文的寫作重點,把傳習館的傳承形態作為整篇文章的寫作中心,其他部分都是為了服務于這個寫作中心。具體來說,本文首先對傳習館的基本情況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讓讀者對傳習館有一個基本認識。對傳習館成立過程的概述,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其產生的合理性;對傳承管理的概述,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其運作與傳承所具備的基本條件;通過與其他滇劇傳承團體的比較來顯現官渡滇劇傳習館的自身傳承形態。對于傳習館傳承形態這一寫作中心的論述,筆者主要從滇劇傳承主體資源、滇劇人才培養、滇劇傳承運作的具體路徑三方面著手,盡可能全面剖析官渡滇劇傳習館的傳承形態,以體現出傳習館對滇劇傳承與發展的價值所在。為了進一步加強傳習館對滇劇傳承的作用,本文最后一部分從外部經驗借鑒與內部結構優化兩方面來論述傳習館傳承形態的完善,目的在于使滇劇傳習館的傳承更加科學、有效。由于筆者先前所學專業的限制,自上研究生開始才進行藝術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所以從論文的結構上來講難免有不妥之處,還望老師與讀者見諒。
  五、寫作提綱
  摘要 3-4
  Abstract 4-5
  導論 8-13
  (一) 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 8-9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 9-10
  (三) 寫作素材來源和結構框架 10-11
  (四) 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 11-13
  1. 理論依據 11-12
  2. 研究方法 12-13
  一、 傳習館的基本概況 13-22
  (一) 傳習館的成立 13-15
  1. 成立背景 13-14
  2. 成立過程 14-15
  (二) 傳習館的管理 15-18
  1. 運作資金支持 15-16
  2. 管理者的角色職能分工 16-18
  (三) 當下觀眾對滇劇的審美需求 18-19
  (四) 滇劇傳承團體的比較研究 19-22
  1. 滇劇傳承團體的基本概況 19-20
  2. 不同團體滇劇傳承之比較 20-22
  二、 傳習館的傳承形態 22-40
  (一) 滇劇傳承主體 22-26
  1. 傳習館滇劇表演人才的個案描述 22-25
  2. 傳習館滇劇人才的待遇 25-26
  (二) 滇劇人才培養 26-30
  1. 傳習館滇劇培訓班 26-29
  2. 傳習館滇劇培訓班的傳承作用 29-30
  (三) 滇劇的傳承運作 30-35
  1. 傳習館的日常排練和演出 30-31
  2. 傳承運作特點 31-35
  (四) 滇劇的傳承內容 35-40
  1. 演出劇目 35-38
  2. 滇劇聲腔技藝 38-40
  三、 傳習館傳承形態完善 40-47
  (一) 外部經驗借鑒 40-42
  1. 田豐傳習館的經驗總結 40-41
  2. “楊麗萍模式”的經驗總結 41-42
  (二) 內部結構優化 42-47
  1. 尋求政府扶植,增強體制保障 42-43
  2. 完善人才培養,提升人才質量 43-45
  3. 擴大宣傳路徑,擴展演出形式 45-47
  四、 結語 47-49
  致謝 49-50
  參考文獻 50-52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一、著作
  1. [英]馬丁·丹斯考姆著,楊子江譯.做好社會研究的 10 個關鍵[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
  2. [英]羅伯特·萊頓著,李東曄,王紅譯.藝術人類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年 1 月第 1 版
  3. 魏美仙.生活與舞臺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藝術的個案研究[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年
  4. 王建民.藝術人類學新論[M].民族出版社,2008 年 12 月第 1 版
  5. 傅謹.戲班[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 版
  6. 張發穎.中國戲班史[M](增訂版).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年版
  7. 張發穎.中國家樂戲班[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年 2 月第 1 版
  8. 黃映玲.云南滇劇花燈發展年度報告[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版
  9. 黃映玲.云南滇劇花燈文集[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0 月版
  10. 黃曉萍.大官渡[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年 8 月第 1 版
  二、期刊
  1. 楊山.滇劇傳統戲導演藝術初探[J].民族藝術研究,1991(4)
  2. 楊山.滇劇表演藝術特征初論[J].民族藝術研究,1988(1)
  3. 祁慶富.存續“活態傳承”是衡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原則[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
  4. 徐晴.滇劇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征[J].戲劇藝術,1993(2)
  5. 李蔭厚.四大聲腔與滇劇源流[J].昆明師范學院學報,1980(6)
  6. 張應華.石阡木偶戲的戲班組織與傳承[J].貴州大學學報,2006(5)
  7. 夏月、朱恒夫.錫劇民間戲班的現狀調查與研究[J].藝術百家,2005(1)
  8. 桃木殳子.滇劇——紅土地上的文化瑰寶[J].青年與社會,2012(2)
  9. 黃映玲.關于保護和發展以滇劇花燈為代表的云南地方戲劇的幾點建議[J].民族藝術研究,2008(4)
  10. 顧峰.改良、改進、改革——滇劇發展三部曲[J].民族藝術研究,1988(2)
  11. 夏德金.論滇劇的繼承與創新[J].藝海,2011(12)
  12. 蔡毅.關于繁榮發展滇劇花燈與地方戲的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6(4)
  13. 苑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究[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2(20)
  14. 王立芳.民間藝人視野中的向上流動_以吳橋雜技藝人為例[J].四川戲劇,2009(5)
  15. 祁慶富.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傳承及傳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
  16. 安學斌.民族文化傳承人的歷史價值與當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6)
  17. 白庚勝.民間文化傳承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18. 魏美仙、陸定福.“圍城”內外——藝術人類學研究散論[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1)
  19. 李建軍.田豐模式的影響與評價——兼談民族文化的保護與開發[J].歌海,2012(2)
  20. 明躍玲.民間藝術: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再現——湘西民間藝術的人類學解讀[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4)
  21. 方李莉.藝術人類學研究的當代價值[J].人文講壇,2005(1)
  22. 尹建宏、江東.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原生態情結與時代變革——從楊麗萍的藝術創作說起[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1)
  23. 陳鵬、王延卿.楊麗萍身后的傳習館[J].瞭望,2009(27)
  24. 楊軍、劉桂云.云南花燈、滇劇的發展與保護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11(3)
  25. 李海曦.關注文化遺產日——昆明滇劇藝術團成立[N],昆明日報,2014 年 6月 14 日

「標簽: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小视频免费 | 欧美胖老太一级毛片 | 91av视频网 |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人一二三 |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片免费 | 精品久久99| 欧美 日韩 综合 | 久久精品在线 |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午夜 | 黄色a级网站 |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 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 久久精品不卡 | 欧美aaaaaaaaa|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综合 | 国产99久久 | 99精品网站 | 亚洲欧美韩国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毛片毛片 | 日韩av福利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 | 日韩精品电影 | 国产视频导航 |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中国极品少妇xxxx做受 |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 |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日韩小视频 | 黄色毛片免费 | 精品小视频 | 日韩久久激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 国产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