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周國平的《家》一文,若有人問我“在你心中家是什么?”對此我的回答是;“家不僅僅是一幢幢樓房。”
我們人人都有家,但對家的概念度不夠深切。一提起家,有些人會說:“我的家在×××村。”也有的人會說:“我的家里有父母﹑姐妹……”還有的人說:“家,那不是我勞累一天的棲息地嗎?”這些無味的回答中不難體悟到這些人心中的家只不過是一個定格的模型而已。
其實從內心深處而言 ,我們每個人的家不僅僅是一幢樓房,而是親人與親情。在家中我們之所以能感受到溫暖,就是有親情的滋潤不是嗎?當我們勞累一天后,回到家,母親已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妹妹或弟弟到來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茶,父親驅寒溫暖,看似簡我卻又無休止的重復的動作,我們似乎早已司空見怪。其實,這時的我們早已被一股濃濃的親情所籠罩,在無形之中滋潤著我們那顆疲倦的心。天長地久,我們的靈魂中對家也就有了一種割不斷,理不清的愛意,對家也寄托了一份綿綿情意。換言之,家不僅僅是一幢樓房,親情才是構成一個家最永恒、最堅實的框架,而這個框架需要愛來涂鴉,而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與倫比的,更是毋庸置疑的,情溫暖著手指,手指將這種溫馨祝福傳給新的樂園……
一個有愛、有親情的家才是一個最溫暖的家。
「標簽: 《家》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