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的文章,深深的快樂,這幸福的原因有三個。其一,欽佩魯迅的手段和方式,諷刺,他從不直接諷刺,但巧妙地使用憤世嫉俗的人說(我不了解魯迅的寫作背景,沒有詳細解釋這一點)。第二,魯迅的話簡潔明了,但也很有趣。三。魯迅是一個有明確立場的人。
魯迅的文章,我很感興趣,因為有很多有趣的和可愛的地方在他的寫作中,如墨隱鼠和猴子,在本文寫作非常簡潔,心有不甘地墨水在猴子的動態,好像只是“剩余墨硯”。老鼠也很聰明,“在腿的邊緣,一直到膝蓋。”
這只隱藏的老鼠的活潑,為魯迅的“憤怒和悲傷”,得知它被貓吃掉了,并對他的“恨貓”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魯迅的貓,他清楚地列出了三種,貓的性情與人的性情相同,慢慢地折磨弱者。第二,它總是有一對風箏。三,它吃了魯迅可愛的小秘密老鼠。文本簡潔,論點充分,立場明確,一目了然,我們應該寫這樣的文章,有明確的立場,清晰的觀點和充分的證據。
魯迅精練的文字、有趣的傳說和有趣的語言會使我進入魯迅的內心。
《阿長與山海經》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
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于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里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
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后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后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
《二十四孝圖》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動人心的。真正能讓我們這些在柴米油鹽間折騰著的普通人感動的,永遠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后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堅定的人。
那些自愿前往偏遠地區的志愿者們,難道沒有過后悔嗎?難道從沒有在靜夜里獨自流下過淚嗎?難道沒有抱怨過當地不可想象的艱苦條件嗎?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標簽: 《朝花夕拾》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