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的豪情壯志感動了無數人,也影響了無數人,很多人因為讀了《水滸傳》,開始反省自己、改變自己。 梁山眾好漢中,很多人我都很喜歡,像行者武松、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小李廣花容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黑旋風李逵,雖說李逵是個鹵莽的黑大漢,可是,他那種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情義讓我非常感動,為了宋江,他什么都敢做,就算是親兄弟,也很難做到他那個份上。 我認為,作為一個人,就一定要好好讀完《水滸傳》,讀懂其中的“義” 宋江本是鄆城小吏,因怒殺閻婆惜而逼上梁山。他不是第一個上梁山的人,為什么當上了梁山的首領呢?這是因為他有領導才能,而且為人樂善好施,意氣深重,是婦孺皆知的“及時雨”。但梁山上有領導才能的人有很多,為何只有宋江才能擔此重任呢?我想是因為后者。例如柴進和宋江對待武松的不同態度,柴進是把武松當成看火的,而宋江卻始終把武松當兄弟看待,宋江有此二勝,眾人有此二敗,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但宋江的愚忠,卻讓我對他的敬佩大打折扣。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漢頃刻間變為七十二個冤魂,斷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他應該意識到,朝廷在招降他們之后,都沒讓他們進京,就把他們派去征討反賊,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漁翁之利呀!吳用、林沖等人曾屢次勸阻,可他就是不聽,他的固執,釀出一場悲劇,害死了自己,也害了眾英雄。 《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 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 "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 ,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 .
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水滸》這部書,自成書以來,在我國廣為流傳,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部文學作品,影響極大且深。因此,正確評價《水滸》,對于批判地繼承祖國優秀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意義。用無產階級的觀點來看,《水滸》這部書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就其主流而言,《水滸》不管是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水平上,都是成功的。
「標簽: 《水滸傳》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