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認得幾個字》500字讀后感
身為中國人,自從我們學說話始,每天都會說中文,“中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應當是再熟悉不過了。平時遇到好友打個招呼、問個好、做了錯事道個嫌,都要用到漢字。
一次無意中看到“張大春《認得幾個字》”時,便有了興趣。我們從小便開始接觸漢字,小學時就可以朗讀文章,認得的字豈只幾個?雖然心中覺得可笑,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還是從網(wǎng)上下載了電子書開始閱讀。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竟然越看越有勁,張大春真不愧是臺灣文學的領軍人物,他以父親的口吻,透過童稚的兒女,創(chuàng)造出了充滿溫馨且有些逗趣的作品。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其中關于“嬴”這個字的解說。文章說“嬴”最早的意思大約不外乎“賺得”、“多出”、“超過”,這樣的字義群組,稍遠一點的解釋如“多余而寬緩,過剩而松懈”有關。我從沒想到過單單一個“嬴”竟能解釋出這么多東西來。而這一篇中最讓我感到好笑的是,“我”問他們:如果沒有比賽不會得到金牌,也不會領獎,也不會有人拍手照相,你還會努力跑用力沖嗎?“我”心中的的答案當然是“會呀”。可文章中他的兒女中,一個回答“那還有什么意思”,另一個回答“神經(jīng)病呀”,這讓我感到十分訝異。不過想想他們說得也不錯,只是簡簡單單想得金牌已。
在讀《認得幾個字》前,我從沒想過這些漢字到底有多深的意義,現(xiàn)在我知道了,原來漢字并沒有看上去怎么簡單,每個字都有各自的故事。我們不但要認為它,還要了解它,掌握它。有時候我想問問自己,我認得字嗎?我到底認得幾個字?
篇二:《認得幾個字》500字讀后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關于中國漢字的隨筆集——《認得幾個字》。
書里把很多漢字的用法意思解釋得非常清楚,比如第一篇恒河沙數(shù),什么是恒河沙數(shù)呢?萬萬得億,萬億得兆(我也不清楚是萬億還是億億),兆兆得京,再大呢?便是恒河沙數(shù)了。恒河是印度一條很長很長的河,里面有多少沙子呢?所以我們經(jīng)常說無數(shù)無數(shù),就是恒河沙數(shù)了;還有“怪”字,怪字右邊上方的又代表手的意思,那圣就是以手治土,手在土上方,表示有人用手往土地上放東西,不論往土地上放什么東西,種植物還是蓋樓房,放完之后,土地形狀都會改變,看起來和原來比就有些怪了。怪的甲骨文更能表現(xiàn)出它的意思。
書上還有一些字是在生活中容易寫錯,寫成錯別字的。比如jin斗云的jin,很多人都以為是這個筋字,現(xiàn)在我告訴大家,寫錯了,應該是觔字,因為俗語翻跟斗,栽跟斗,所以觔和跟也有可通之意;有一句話,形容人非常好奇,什么事都非得問到底:打破砂鍋wen到底。我不問別的,就問打破砂鍋wen到底的wen,你會寫嗎?大多數(shù)人包括我都覺得很簡單,不就是平常問問題的問嗎?讀了這篇后我才知道我錯了,打破砂鍋wen到底應該是這個璺。
這本《認得幾個字》真的很好看,我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