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可以說是揚州最靚麗的一張名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揚州首家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
逐流于喧囂、熙攘的人潮,從乾隆御碼頭開始,沿湖過冶春、綠楊村、紅園、西園曲水,經大虹橋、長堤春柳,至徐園、小金山、釣魚臺、蓮性寺、白塔、鳧莊、五亭橋等,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真是“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其名園勝跡,散布在碧湖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瘦西湖巧就巧在它的“瘦”和“小”,妙就妙在于它的“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聲海內外。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唐朝詩人張祜那首詩是為揚州風姿添彩的神來之筆,讓我不由想到三個把生命與揚州連在一起的人。
位于廣儲門外街的史可法紀念館是我一心向往之地。史可法在腦海中留下深深印象,則是讀了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自幼家境貧寒的史可法獨身趕往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應試,寄宿于一所古寺中。時任京畿視學的名臣左光斗非常贊賞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便選拔他為北直隸八府之冠。天啟五年,左光斗受到誣陷,下了東廠監獄。史可法不顧可能受到的殘酷迫害進獄探視。左光斗克制著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每每讀于此處,我皆淚濕衣襟。恨奸佞對忠毅之殘暴,感左光斗與史可法之人間至情,憾國運陰翳臣子砥礪。
出了史可法紀念館,打車直接去隋煬帝陵。
司機告訴我:“揚州的繁華全靠隋煬帝修建了大運河。”隋煬帝陵位于揚州城北六公里處的邗江區槐泗鎮雷塘北側。陵門氣勢恢宏,進入陵區,高大的石牌樓橫梁上寫著“隋煬帝陵”斗大的四個正楷字。與瘦西湖摩肩接踵的游客相比,這里簡直門可羅雀,半天看不到幾個人。
殘陽下的隋煬帝陵,荒草萋萋。一個深入民間的評價是:隋煬帝窮奢極欲,荒淫無道,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老舍之子、著名學者舒乙則認為:“隋煬帝是個了不起的帝王,僅拿大運河來說,就可以為他翻案。”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許多人可能對陸游《書憤》中的名句耳熟能詳,也由此知道了瓜洲,這個處于古運河入江口處的小鎮。但是你知道那個真情如火敢愛敢恨的風塵烈女子杜十娘就是在這里怒沉的百寶箱嗎?
匆匆趕到沉箱亭時,天色已近黃昏。一抹斜陽,輕輕勾勒出江水起伏的波濤。清冷晚風中,我似乎看到那個絕色剛性女子,縱身跳入江心濺起的朵朵浪花,晶瑩剔透,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有錢的想要真情,沒錢的渴慕真金。得到了還想得到,失去了還會失去。汲汲于平常真愛的當代杜十娘們,不知又有多少啊!難怪一位經歷過感情波折的朋友說,寶馬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久久佇立長江岸邊,夜幕如沉沉思緒一般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星星點點漁火,與天上閃動的星光交相輝映。突然間,《廣陵散》激昂、慷慨的旋律響起,琴聲錚錚,鋪天蓋地,“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大義凜然,慷慨就義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修大運河的隋煬帝楊廣,追求美好愛情的風塵烈女子杜十娘,他們是揚州南來北往的水,他們是揚州醇厚而又剛烈的酒,他們是楊州堤岸上折也折不斷的柳。
揚州三月,不只有綠楊城郭、紅袖樓臺的外表,更有喋血忠義、慷慨悲歌的筋骨!這才是揚州建城二千五百年以來的財富積累,這才是楊州煙花不絕的精氣真髓,這才是揚州走向未來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