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讀后感
三重門這本書在大概十年前我上小學的時候就聞其名,那時此書才出版沒多久,有的人大贊此書反映出了中國目前教育的弊端,而有的人則抨擊韓寒只是一個無知的叛逆少年,接受不了游戲規則就轉而去批判他。我那時只是一個小學生關于中國教育的弊端神馬的我是不懂,我唯一知道的只是韓寒是一個高中輟學去寫書的人,這在我看來是一件既崇拜又不敢去做的事。當時我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想看一看這樣一個問題少年的書是有多么驚世駭俗,然而這樣的想法僅僅只存在了一小段時間就被接踵而來的各種作業、補習、考試、升學等事淹沒,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才真正好好坐下來將這本已出版了10多年的韓寒處女作體味了一遍。
合上這本書林雨翔那悲劇的身影仍然浮現在腦海中。“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怕不上去,手又痛的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里”林雨翔最終不知何去何從,而這一切的起因不過是因為一次夜不歸宿。起初的時候我不禁想他如此的厭惡這樣的素質教育,還不如就此解脫出來去做點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去勇敢的追求一次Susan,盡管他與Susan的初戀看起來那么幼稚。但林雨翔沒有,他選擇了逃避,逃避父親的責罵,逃避校方的處罰,逃避Susan的質問。很多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有的是那么高大,他們不怕死,敢作敢當,敢于為理想拋頭顱灑熱血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有的風流倜儻,學富五車,人品無敵,姑娘們的芳心為之傾倒,是萬人迷。然而書中的林雨翔是那樣的窩囊,面對同學的嘲笑
他只敢在背后暗罵,面對小流氓丟過來的生煎包他只敢小心翼翼的躲避,當面對他最喜歡的Susan時滿腹的情話卻又憋在口中說不出。面對父母、老師、學校他更是只能不不退讓選擇妥協。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句話放在林雨翔身上再適合不過了,無論在哪仿佛事事都與他過不去,都在與他作梗。文學社社長沒當多久就名存實亡,舉報高年級同學倒賣劣質隨身聽卻把自己夜不歸宿的事給暴露了,好不容易進了市重點想與Susan會和到頭來才知道Susan最后去了縣重點。林雨翔就是這么個小人物,總是有那么多麻煩、那么多退縮、那么多妥協。
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生命是必須妥協。林雨翔固然看上去是如此可悲,但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中真實寫照的縮影呢。三重門出版了12年,最近一次課改也已過去了將近7年,可是無論是80后、90后甚至00后我們的成長之路有什么本質的變化嗎?答案是沒有,不經沒有變化負擔反而越來越重。現如今教育已經產業成熟化,21世紀后各種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如今有些小學生周末的日程安排絲毫不遜色于大企業的CEO,早上英語下午奧術,可能晚上還可能來個什么彈琴、舞蹈什么的美其名曰素質教育。
誠然憑借著家長們不懈的努力如今小孩德智體美方面的發展較以往有了質的飛躍,自此小學生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14歲的初中生踏上了嫩模的追星夢,路都還沒走穩的孩子抱起了籃球,背后是家長們四處砸錢買獎項,勞心勞力的扶持著自己的孩子上位。然而angelababy、姚明、阿爾法都只有一個,瘋狂的追逐過后剩下的路又該怎么走?為什么進入大學后曾今的好孩子變了,泡吧、熬夜、逃課?
真的之歸咎于學生自甘墮落和當今的學生沒有理想而已?我覺得不全然或許真的是他們壓抑了太久,太需要釋放。
我們的父母從小就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條明路,不考這個沒前途、不學那樣沒有出路。12年寒窗苦讀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花在了教室里,最快樂的時間卻在回家的路上。我懷念小學放學后和同學一起在理工大學的后山上打野戰,懷念初中時為了多打20分鐘一盤的魔獸爭霸遭遇戰而放學前發瘋似地抄寫政治問答題,亦懷念高中時在晚自習結束后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盡管那時很窮零用錢是那么的少但我們依然歡笑、快樂。盡管當今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仇富是一種酸溜溜的心態,但我還是想說有錢真不一定能得來曾今的快樂,盡管那是窮開心,是苦中作樂,但那樣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也是回味無窮的,哪怕是12年的學生生涯換來的僅僅是現在的憶苦思甜我覺得也是值得的。
我不清楚現在孩子還有沒有以前那種足質足量的童年,亦或他們依然快樂只不過我們想法落伍了。可喜的是我沒有像林雨翔那么悲催,沒有什么知心的朋友,生活也顯得郁郁寡歡。可悲的是我也并不比他強多少,在大部分時間里我還是選擇了妥協,妥協也許并沒有什么不好,至少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不選擇妥協的往往難以善終。就像游戲有規則,生存有法則一樣,在這個社會中這個體制下如果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妥協都遵守了正確的游戲規則,而你卻離經叛道拒絕妥協那么最終的結果是要么你出局沒得玩,要么去自己玩一個人的游戲。
盡管看完《三重門》后我感慨萬千,心潮澎湃只恨自己不能擺脫
命運的束縛,但可惜命運就是必須妥協,生活依然還是要正常繼續。只是我希望能在妥協的這條路上不至于走的太遠、太深,偶爾有的時候也能為自己掙扎一下。
「標簽: 三重門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