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讀后感三:
有很多書,看過就束之高閣,有些書需要逐字斟酌,有些書則會閑來無事翻一翻,《斷舍離》作為2014年的暢銷書,屬于最后一種。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自己人生更舒適、心情變明朗。
總而言之,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不清的世界走向看得清的世界,而需要采取的行動就是: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念,處于游刃有余自在的空間。
現(xiàn)在社會一切都在商品化,社會總在制造商品,人也身不由己的變成商品,播報總在關心當年的消費峰值,媒體大肆宣揚五花八門的廣告,在商品化、消費化的鼓動下,我們生活的空間也會不由自主堆砌著滿當當?shù)奈锲贰?br />
多就代表著好嗎?這是想要的幸福嗎?
個人認為幸福是能通過周遭物品的氣息體現(xiàn)的。留在自己身邊的,都應該是自己很高興使用,并且正在使用的,量不在多。一切,都應該以自己為主角。不管是對物品的取舍,還是一種關系的存留,主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永遠是現(xiàn)在。秉承這種原則,居住環(huán)境最后會舒暢,人也會輕松,看似一個勁的往外扔東西,有時候自己做決策的行為心態(tài)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改變。簡單的整理房間,簡單的行動也能帶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所行動,心就會跟上腳步。
而扔不掉東西的人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逃避現(xiàn)實型,不愿待在家,忙碌的生活,沒有時間收拾。
執(zhí)著過去型,留戀過去,不想面對現(xiàn)實,收著所有過去不會再用的東西。
擔憂未來型,多囤積日用品以應對對未來的不安。
人多是以上三種人的綜合體,而為了生活狀態(tài)的舒適,應牢記:物品要用才有價值,物品要在此時、當下,出現(xiàn)在需要它的地方。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可以留在自己的空間。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是會反應出人的自我形象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杯子,穿最有質感、最受喜愛款式的衣物,扔掉不受重視的水杯、穿舊的毛衣,堅持下去,看待自己的方式會變成加分法。那些不適合自己、扔掉又可惜的東西,可以為他們尋找更需要他們的朋友,報以最真誠的感謝。
活著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要做出改變,最行之有效的實踐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點上,根據(jù)所能安排的時間選擇整理的場所,一個塞滿購物小票的錢包、一個再也擠不下任何紙條的抽屜也都是可以的。坦然面對周遭,從小處著手開始斷舍離,把精力都放在自己日常用品上,在整理中去除自己的執(zhí)念,喜愛自己。
不應把收拾看做女生應該會的,冠以義務。女生房間亂糟糟就被人說這女孩不能干生活甚至工作能力不行,男生房間凌亂就只會視為“正常”。不要給自己過多負罪感,把收納整理作為能力的一部分,不要讓自己處在“作為女生怎么可以這么不愛收拾”、“今天也沒做到”、“沒能按照意愿整理”這種減分狀態(tài),而應該轉成“今天順利完成這件事”“我把這個小物送給了適合他的朋友”這種加分狀態(tài),讓生活里斷舍離的工作,變成增加自我認同感的工作,自主分析、思考和感覺,做出適宜的選擇和決定。
斷舍離,永遠沒有終點,要堅持著啊。
《斷舍離》讀后感四:
記得2010年畢業(yè)時那會,來上海參加工作的一次大遷移,把這學校住宿所有的用品包括:(教材書本、作業(yè)本、校服、個人電器等等----)能帶的,都打包起來裝滿了二個大箱子和一個背包,當時如果意識到有些東西,可能以后都不會需要用到了,進行適當?shù)奈锲贩诸悾芩腿说乃腿耍荒芩腿说漠斃幚恚ド虾5穆吠局芯蜁p松許多,也不會導致后來的惡性循環(huán),物品越堆越多。
工作后住的環(huán)境比學校環(huán)境改善很多,使用面積也大了很多,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經(jīng)濟充裕了,難免會有非理性的消費,物品只進不出,截止到2014年的上半年,鞋子堆了十幾雙,衣服快要把衣柜擠滿了,合算下來平時常穿的衣服三到四套左右,常穿的鞋子不超過三雙,學校帶來的書本、衣服、其他雜碎的東西,來上海后一直沒動過,堆在房間里。
每次搬家對我來說像是一場噩夢,一直覺得,東西多了,信息就多,會影響人,分散人的注意力,讓人不能安寧,靜不下心專注的、持續(xù)做一件事。
我是一個比較懷舊的人,一直對自己內心說,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回憶,丟棄了或遺失了,是對記憶的遺忘,當觀念相互發(fā)生沖突時,好難取舍,可是物品越來越多,有時感覺都超出了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有段時間特別的壓抑,除了休息,很反感待在很多雜物的房間里。
2014年5月份左右,有次聽蘋果App播客,主持人聊到斷舍離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當即就在亞馬遜購買了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著作的(斷舍離)書籍,加以深刻、詳細的學習,六月份剛好房東把房子賣了,需要尋找新的住處,是我大膽出手的機會來了。
“斷舍離”的概念非常簡單、易懂,斷:是斷絕實際上不需要的物品,但有很想買回來,舍:是舍棄家里不需要的物品,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念,處在游刃有余的自由空間,斷舍離和單純的掃除、收拾不一樣,并不是以“很可惜”、“還能用嗎”、“不能用了嗎”為考慮的重點,而是要自問“這個東西適合自己嗎”。
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這是一種以“物品和自己的關系”為核心,取舍選擇物品的技術。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這東西還能使用,所以要留下來”,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重要”。主語永遠都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xiàn)在。
搬家前的一些日子,把物品進行分類,留下幾套常穿的衣服、二雙鞋子,把所有不常穿的衣服、鞋子,打包起來,起初想捐給捐助站,后來嫌麻煩,直接丟在垃圾桶旁邊,清理了不需要的書籍及不使用的雜物,新的住處在三樓,沒有電梯,自行車不方便放在家里,每天扛著自行車上下爬樓梯挺麻煩的,索性把二千多買回來的自行車打五折處理了,家里不停放自行車,陽臺空間也寬闊很多,搬家后除非是必須用品,堅決不往家里添加任何多余的用品,放在冰箱里的食物盡量不要超過冰箱容量的三分之二,冰箱食物太多,會不易整理,難免會有過期的食物隱藏在冰箱的某個角落,可能會直到下次搬家時,發(fā)現(xiàn)某些食物還是一年前買的。
通過”斷舍離“的學習及實踐,認清了事物與自己的關系,對待不需要的物品,要果斷及時的處理,居住在自己所能掌控的環(huán)境當中,減少對物品的擁有量,一切從簡,就連整個人的心靈都會輕松、舒適了。
斷舍離這本書的讀后感
《斷舍離》讀后感五:
老師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斷舍離》,一本在網(wǎng)絡上傳的很火的書。當天晚上我就從淘寶上買了,然后第二天中午就拿到手。書很小,也不厚,排版很稀疏,如果玩命看應該兩個小時就能看完。總之,第一感覺很失望。趁閑暇的時候讀完全書,然后就徹底失望了。
這本書通篇就講了一件事,就是“扔東西”,很佩服作者,可以將這三個字擴展成一本書,并且還能讓千萬讀者為之推崇。或許,大家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太多了,可是好多人都不知道該怎么做。然后妄想通過讀一本書來改變這種陋習。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只要不能減少內心的欲望,讀多少斷舍離的書,都是白搭。
其實,從今年開始,我已經(jīng)開始了物質上的斷舍離了。把不重要的東西扔了一部分。然后,把我喜歡,不喜歡的書籍,全部打包放到地下室。接著把書架也拆了。書房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接著,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四五張銀行卡全部注銷了。(別問我為什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銀行的辦事效率太低了,每次排隊都一個小時以上。)手機軟件也只保留最基本的,把最浪費時間的App全部刪了。等我斷舍離的差不多了以后,堂妹推薦了這本書,我看后,發(fā)現(xiàn)我的做法與書中的不謀而合。
可是,當做完這些后,我發(fā)現(xiàn)內心還是不輕松。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物質上的斷舍離好做,但是內心欲望的斷舍離難舍。生活在塵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欲望填滿,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欲望,不過是虛榮心在作祟罷了。對人生的進步起步?jīng)]有一絲一毫的意義。而心里的那些正能量也被這些世俗的想法消耗殆盡。魯迅說過一句話,我感覺很有道理。他說:“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所以,我又從內心真正的審視自己。哪些是該擁有的,哪些是該舍棄的,一一列出來,逐一整改。
從此,我將自己的精力聚焦。除了工作,其余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和陪伴家人。不再違背內心去討好那些不值得去討好的人,不在毫無意義的飯局上喝得酩酊大醉,不再關注那些明星八卦去獲得所謂的談資,不再去趨炎附勢而建立所謂的人脈。真的,當自己真正去遵從內心的想法去做這件些事情的時候,才體味到斷舍離的真正的意義,才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內心的充盈和富足。物質和精神的斷舍離感覺自己又一次的涅槃。真好。
最后,用一句話結束:“我的生命已到了一個階段,我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我只專注于做自己喜歡的事,只專注于愛自己喜歡的人,只專注于讀自己喜歡的書,只專注于和自己喜歡的世界朝夕相處。”
《斷舍離》讀后感六:
乍看到《斷舍離》并不理解其意思,只覺得說的似乎應該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其實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斷舍離說的是一種超級整理術。
說到整理,一下就讓我想到了收納。在收納方面,我雖不是什么專家,卻也不是將家里搞得臟、亂、差的專家,然而這種整潔卻是建立在花費大量時間上的,剛剛將衣柜整理好,也就是兩三天,衣柜就又恢復了原樣。這也是常常令我苦惱的事情,卻絲毫沒有辦法,隔一周,依舊將所有的衣服翻出來,折疊好,繼續(xù)進衣柜。三五天后,又會變得亂糟糟的。對此,我常常責怪領導,是他找衣服時,給翻亂的,而同時,翻亂后又不及時整理。
書中所說的斷舍離,指的是把那些”不必須、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斷決、舍棄,并切斷對它們的眷戀。
看到這里,我不得不說我是一個十分戀舊的人,整理衣服的時候,每每看到不穿的衣服,或者穿舊的衣服,卻從來不會將其扔掉而是依舊疊好,放到衣柜里,總覺得扔了可惜,可是放著有用嗎?其實也沒用。雖然想著或許哪一天舊物改造的時候,會用到它,可是繁忙的工作中哪有時間去做舊物改造,舊衣服收了兩三年,甚至更久,卻也在一次大清理中扔掉了。而這些年,造成家里繁亂的直接原因就是這些無用的東西所占據(jù)的空間,與收納整理它們所花費的時間。
在沒有看《斷舍離》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覺得茶幾上的東西不能再精簡,雖然看著總覺得有些不美觀,可是煙灰缸是平時用來放瓜子皮、果核等廢物的,紙巾肯定是不能精減的,吃了水果后,拿一張紙擦手非常方便,剩余的三種零食,更不能移動,放到其他地方會忘記吃,久而久之就會壞掉。可是,看了《斷舍離》后,我做了新的改變。將瓜子、榛子現(xiàn)南瓜子換到了小容器里,這樣占據(jù)的空間比較小,看起來也整潔了不少。煙灰缸直接放到了茶幾下面,用的時候再拿出來,或者在看不到煙灰缸的時候,就會直接將果核扔到垃圾筒里。如此一整理,茶幾上,雖然沒有做什么精簡,卻也比原來看起來整潔了許多。
看到漂亮的有意思的購物袋,我常常會保存下來,舍不得扔掉,可是這些東西卻占據(jù)了很大的空間,而基本用不到。將這些東西清理掉,發(fā)現(xiàn)空間多出了許多。
在看《職來職往》的時候,有一個女生,說她喜歡整理電腦,將文件夾分類分得特別清楚,其實這也是一種整理術,如此可以讓工作變得很輕松。
書中,用圖表的方式、簡潔的語言,將家居整理的方法說得非常詳細。本書適合那些家里凌亂卻不知道如何整理,家里雖然整潔卻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整理的人,從書中可以學到非常實用的家居整理術,讓生活變得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