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紅巖》讀后感1500字
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也是一本愛國小說。
《紅巖》的作者是楊益言和羅廣斌。楊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關在重慶渣滓洞。他和關在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盡了嚴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當時,年僅23歲的楊益言剛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胸懷救國之心回到故鄉重慶,就被國民黨特務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監獄中在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大屠殺前被親友多方營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羅廣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紹入黨的,被捕以后被關押在白公館。就在1949年11月27日深夜軍統特務先對渣滓洞進行大屠殺時,由于兵力不夠,他們把白公館的所有看守特務人員抽調到渣滓洞集中起來屠殺共產黨人,在白公館特務空虛的情況下,羅廣斌等18名革命同志趁機逃出了敵人的監禁。親身經歷了光明與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見證人,這兩位作者在1959年寫作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搜集整理先烈們的斗爭事跡,加以集中、提煉、進行藝術再創造,以3年的艱苦創作寫出這部氣勢恢宏的長篇。這部作品以驚心動魄的斗爭畫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廣大讀者的心,獲得了廣泛的好評,是一本具有共產主義精神和革命氣節的書。
《紅巖》的作者把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描寫得淋漓盡致,充分地表現出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懷。描繪了重慶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敵人進行斗爭的最后一幕,1948年是敵人做垂死掙扎地最后日子,也是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在這至關重要的時刻,過于自信、自作主張、不顧大局的甫志高,被狡猾、奸詐的敵人設下圈套抓住了,成為一名可恥的叛徒。由于甫志高提供了對敵人十分有利的口供,使黨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許多從事秘密工作的地下黨員暴露了身份,落入了敵人的魔掌。敵人妄圖用炎熱、蚊蟲、饑餓和干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渣滓洞、白公館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在獄中大家始終堅貞不屈,想方設法開展革命活動,但許云峰、江姐、成崗、劉思揚等人卻英勇犧牲了。
《紅巖》讀后感1500字
《紅巖》描寫的眾多革命英雄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許云峰,他英勇斗敵,舍己為人;他熱愛革命,是忠誠于黨的革命領導人。敵人聽到他的名字就心驚膽戰。在獄中,他孤身一人在暗無天日、饑寒交迫的地下牢房里,戴著沉重的手銬、腳鐐,被敵人折磨得骨瘦如柴、傷痕累累。還堅持不懈地用雙手把一塊巖石縫隙處的水泥、沙石一點兒、一點兒地摳掉,弄得整個手指血肉模糊。經過天長日久的挖掘,終于可以把巖石挪動了,挖出了一條通向外界的隧道。為了大家的利益,他放棄了自己的逃生機會,把生存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最讓我佩服就是成崗了,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在獄中,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也堅決不說出黨的秘密。當自以為是的敵人用針頭把美國新研制的“說實話”打進了成剛的身體,企圖從成剛的嘴里得到些對他們有用的東西。由于成剛意志堅定,使得敵人的計劃落空、化為泡影。最讓我感動的就要數劉思揚了,劉思揚:出生在富裕家庭,卻對革命忠貞不屈。家里的花園洋房寬敞舒適,牢房里狹小擁擠、臭氣熏天;家里吃穿不愁,牢房里吃的是難以下咽的餿米飯。但他還是毅然而然地選擇了革命,用自己的行動叩開了黨的大門。
當看到后來共產黨員老齊用自己的身體幫同志們阻擋子彈,留下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巖石時,我不禁又一次熱淚盈眶。不知多少前輩們的鮮血,才換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他們那時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現在的一切,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報效祖國,才能對得起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犧牲的共產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