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紅軍小學觀后感范文精選
紅軍小學觀后感1
7月16日,由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舉辦的“冀東革命英烈紅軍小學”、“唐山英才紅軍學校”授旗授牌儀式在河北省灤南縣舉行。紅軍小學的建設工作,是貫徹落實XXX總書記“一切為了孩子,幸福健康成長”的重要指示,由老一輩革命家親屬和前中央領導同志發起、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一項在革命老區開展的助學工程。232名老將軍、老領導、老革命家親屬在軍旗上簽字,支持紅軍小學建設。
由于歷史原因和較差的地理環境,許多革命老區的教育條件遠遠落后經濟發達的地區。有的小學,教室里沒有桌椅,同學們都是站著聽課,尤其是學校的墻四面透風,冬天孩子們的手都被凍裂,讓人看了無不心痛!紅軍小學建設就是一項感恩老區歷史貢獻,改善革命老區教育條件,傳承紅軍精神的助學工程!參觀了紅軍小學后,我深切地感受到XXX同志等中央領導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對老區的關愛,這對于繼承我黨優良的革命品質,發揚為了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紅軍精神,紅軍小學把紅色教育作為突出的教育特色,依托當地紅色資源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以唱紅歌、參觀革命歷史遺跡、緬懷先輩的革命業績、體驗革命先輩的生活、講述革命斗爭故事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這對于青少年繼承我黨優良的革命品質,發揚為了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紅軍精神,無疑創造了紅色教育經驗。無疑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教育樣式。
2012年,對于紅軍小學的建設而言,是關鍵之年、也是攻堅之年。XXX做出重要批示:“近期開展的建希望工程紅軍小學工作已有一個好的開端,望繼續努力,把實事做實,好事辦好。”中央各級領導的重視與關懷,乃至身體力行,這對紅軍小學的建設是一份榮耀,同時,這更是一個榜樣,一股力量,一番鞭策,一種責任,一份擔當!對灤南縣老區的孩子來講,能夠得到一份良好的教育,更是他們的成才之路、希望之路!
紅軍小學觀后感2
新學期伊始,班主任張老師帶著我們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紅軍小學》。老師說:“這部電影目前在全國都還沒有首映,我們之所以能提前看到,是因為作為紅軍小學的金牛二小可享受特殊照顧,上級批準可以在開學的時候看。”
我和同學們都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地看了這部電影。電影開篇介紹了拍這部電影的原因——宣傳紅色精神,讓后代明白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建設祖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影片的開頭,一位老軍人坐在輪椅上,胸前綴滿勛章,回憶著兒時的小伙伴……“桂花、馬嘯、榮子、大缸、雷娃、水蘭、春芽兒,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們。沒有他們,就沒有這些榮譽。”
我覺得影片最令人感動的片段是,馬嘯被小伙伴們打了,而他知道了那個藏有秘密的地道,但卻沒有告訴給他那為虎作倀的爹,最后他和小伙伴們和好了。這個片段讓我倍受啟發:就算小伙伴們打了你,不相信你,你也永遠不應該做錯誤的事。
我覺得影片最能刻畫出小伙伴們聰明機智的片段是,小伙伴們都披著蓑衣,戴著一樣的竹笠,把渡口一個班的白軍引到了山上,并把那個班的白軍累得氣喘吁吁,為紅軍的后代能逃出去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這一片段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善于動腦筋,就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阻擋我們、壓倒我們。
我覺得影片最能表現出小伙伴們舍己為人的片段是,紅軍的后代中了埋伏,而船上的船夫是白軍假扮的,假船夫拿著槍,對準了紅軍的后代,就在這危急關頭,榮子忽然跳到了假船夫的身后,和假船夫打了起來。最后,假船夫開了槍,打中了榮子的心臟,榮子倒下了,他的鮮血染紅了紅軍的教科書……這個片段告訴我:榮子為了救紅軍的后代而犧牲了自己,我們也要學習榮子舍己為人的精神,努力學習,奉獻社會。
影片看完了,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還浮現在眼前。我更加懂得了,迎風飄揚在學校的五星紅旗是用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學習紅軍不怕苦、不怕累、流血流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我們每天學習生活的母校——賓川縣金牛二小,也是一所紅軍小學,比起為掩護紅軍后代而犧牲了的榮子,我是多么的幸福呀!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為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走好我們新時代的長征路,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紅軍小學觀后感3
由廣東千年影業集團、成都天智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麗歌影視制作有限公司、海口奧德曼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兒童紅色經典電影《紅軍小學》,將于6月1日全國上映。這是一部弘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弘揚紅軍精神,對青少年進行勵志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故事片。
據悉,該片由開國上將萬海峰,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李鐵映,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等領導擔任總顧問。共青團中央少工委、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等單位參與指導。
影片講述的是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和中央蘇區一起為中國革命無私奉獻的故事。真實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紅軍時期,川陜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府重視教育,培養人才以及蘇區人民積極支持辦學及窮苦孩子渴望知識、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歷史事實。
一群窮人家的孩子,在紅軍學校的培養下,學知識、學文化,他們機智勇敢、不怕犧牲,掩護紅軍教師以及紅軍后代突圍。影片情節跌宕起伏、孩子們的演出天真樸素,傳遞的是一種紅色基因主旋律、弘揚的是革命老區紅軍小學孩子們的正能量、和紅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