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高加林憑借自己努力和叔叔的幫忙,終于脫離農村進入城市,從而給其人生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當然,作者對這種變化并不持歡迎的態度,高加林愛情的變化和內心的掙扎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最終高加林因“走后門”而被單位辭退回到農村,人生的挫折使得主人公的精神得到了升華——腳踏實地,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
路遙《人生》讀后感800字
問題是:
1.是誰決定一些人必須在農村,而另一些人必須在城市?
2.是誰規定人們的情感傾向和情感方式?
如果說人們失去了自由擇業和遷徙的權力,那么,是誰剝奪了人們的這種權力?
作者思不及此。不僅不及此,還對這種“剝奪”予以由衷的贊美,并以主人公的命運來做情理上的詮釋。如果說這是時代的局限,那么,作者此后的煌煌巨著《平凡的世界》,在這一點上也沒有絲毫的突破,繼續為這種“剝奪”做藝術上的辯護。
因此,《人生》如果曾引起廣泛共鳴的話,那也只能說明我們曾經的人生是思想的荒原而已!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當上了民辦小學教師,當他很滿足這個既體面又能施展才華的工作時,卻被有權勢的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在他痛苦絕望的時候,純樸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這對于高加林來說,此時巧珍的出現無疑成為了他失意時的精神慰藉。
然爾新的機遇再次降臨,重新回到夢寐以求的城市。這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老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對高加林的愛大膽而炙熱,這也讓高加林陷入了一個艱難選擇中。一邊是善良單純的鄉下妹子巧珍,一邊是情投意合的城里姑娘亞萍,在反復考慮后,他還是選擇了黃亞萍,善良的巧珍含淚接受了他的選擇。
造化弄人,當他認為一切安定,準備施展才華抱負時,高加林通過關系到城里工作的事被告發。一切又回到原點。城里的姑娘離開了,當他回到村里,巧珍也已嫁為人婦。當他褪去驕傲,認清現實后,懊悔的撲倒在地上大哭起來。
這便是路遙《人生》不是結局的結束!至于后來高加林到底怎么樣了,這應該讓生活回答。
讀完這本書,會覺得高加林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有信念、有理想、會自私、會虛榮,同時又是善良的、勇敢的。人都會走彎路,跌倒了能爬起來,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