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關于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對企業的開放力度、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提案
提案者:呂建委員
提案提出,要采取措施扭轉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國家隊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做出貢獻。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從1984年開始組織實施,近年得到了快速發展,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00余個,已經成為我國組織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群體在帶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做出貢獻。
提案建議,在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培養、核心技術產品開發三方面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選擇部分與產業發展關系較為密切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來試點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對企業開放計劃”。對于實驗室接納的企業,由實驗室與相關企業共同制定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方案,該方案應該包括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培養和核心技術產品研發三位一體。可以采取上述整體打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面向企業的開放課題與訪問學者方式,企業的申請者可以帶著實踐中碰到的關鍵問題來申請實驗室的開放課題與訪問學者。可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推動初期階段實施的困難。例如,在實驗室的評估指標中適當體現上述內容,產業化科技項目對相關的企業加以傾斜等。
科技部答復: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面向科技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和創新性研究。長期以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圍繞突破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工作,聯合企業開展科研攻關,在促進產學研結合和成果轉化,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行業提供技術服務、培養人才等方面正發揮了重要作用。現有的評估指標也明確要求實驗室共享先進儀器設備,吸引行業內的科研人員承擔開放課題,或在實驗室從事訪問學者研究。為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精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科技部自2005年起分2批建設了99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為行業發展聚集和培養優秀科研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發展,在企業界和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影響。科技部鼓勵和引導不同類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開展多種形式和層次的交流合作。近年來,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平臺,企業與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科技交流日趨活躍,產生了良好效果。
科技部將進一步完善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管理,促進產學研結合與協同創新:一是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知識創新與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并積極引導其了解產業需求,促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二是大力推動不同類型實驗室間的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國家層面的重大科技問題。引導實驗室為企業服務,加強人才流動、相互兼職和平臺共享。三是改進完善實驗室評估考核辦法,進一步引導協同創新、對外開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