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條件與應征工作內容不符」(55%)是七年級社會新鮮人最容易犯的頭號錯誤。企業人資主管異口同聲說,新鮮人寄發求職履歷時,一定要針對不同工作、職位、企業、產業等,設計不同的履歷內容,或是修改成與應征工作條件相符的內容。新鮮人的履歷,之所以經常「與應征工作不符」,原因在于對職務內容不了解。人資主管建議,不妨多主動研究相關職務內容,甚至打電話到企業,向負責招募的窗口詢問清楚,對工作有具體了解后,便能有效滿足企業的期望。
禁忌2 缺乏個人特色或重點
高達52.8%的企業不歡迎這樣的履歷表。尤其在步調快、變動大的金融、科技產業,人資主管每天面對的,可能是上千封的求職履歷表,如果缺乏個人特色或重點,不用1秒鐘,可能就會被直接刪掉。光寶科技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鮑惠民進一步指出,新鮮人與其寫出「我叫某某某,成長于小康家庭,家中有×××兄弟姊妹……」這樣「制式化」的自傳,還不如寫一段精采的個人故事來得吸引人。
禁忌3 語文能力破功
人資主管眼中,排名第3與第4的禁忌都與語言能力有關,分別是「錯別字過多」(45.7%)與中∕英文文法不通(26.9%)。
有16.9%的企業,認為新鮮人履歷表常犯了「過度花俏」的毛病。花旗銀行臺灣區人力資源處副總裁閻臺生強調,設計花俏的履歷表,雖然能一眼抓出閱讀者的吸引力,但是沒有扎實的內容、清晰的邏輯,反而給人一種「混亂」的印象。
因此,除非你有高度把握言之有物,否則寧可走「傳統」路線比較保險。特別注意的是,金融業最討厭花俏的履歷(27.6%),比起高科技制造業(18.3%)、傳統制造業(16.5%)、一般服務業(15%)高出許多。
3種勝券,讓人資一眼就看上
除了上述4個禁忌要極力避免外,新鮮人有什么籌碼,可以讓人資主管第一眼就看上?1000大企業主管表達的意見如下:
勝券1 畢業學校或企圖心
當大學越來越多的情形下,不少企業在第一關直接以畢業學校作為篩選依據。
此次調查中,新鮮人履歷表最吸引企業的條件,以「畢業學校」(55.5%)排名第一(見圖表1),尤其以金融業(72.4%)、高科技制造業(61.5%)、高科技服務業(64%)最看重這項條件。鮑惠民不諱言,有些 企業會用一、二級學校畫分求職者,例如一級學校錄取50%,二級學校錄取20%,依次類推。
另一方面,企圖心也是關鍵,非名校畢業生更應該凸顯這個特質。高達47.9%的企業表示,最希望看到「表達強烈企圖心」的履歷表。企圖心可以反映在你對應征職務、所屬企業、甚至產業和競爭者的了解,尤其在面試時,只要做足這幾項基本功課,要打動面試主管并不難。
勝券2 英文能力
新鮮人也要特別留意,應征企業是否有注明語文能力的特別要求。福特六和汽車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葉慶煌表示,外商公司經常要跟國外開會,英文說寫不好,開會就很痛苦。「英文能力是一翻兩瞪眼,會就會,不會就不會。」
例如應征福特六和汽車,一定要考英文筆試和口試。以多益(TOEIC)考試來說,最好能達到850分以上,國內研究所平均水平約在600~700分左右。以產業來看,高科技制造業對語文能力的要求最高(83.2%)(見圖表5)。臺灣科技代工廠商多半接的是國外客戶的訂單,因此基本的語文能力很重要,工程師經常要出差到歐美,跟國外客戶直接面對面溝通。不過,社會新鮮人的英文能力,普遍還有提升的空間。 閻臺生指出,銀行招考儲備干部,新鮮人英文作文寫不出完整的3段,英文能力很差,這是很可怕的現象。
勝券3 善用打工經驗
新鮮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除了在校成績、社團或游學經驗可以替履歷表加分,打工經驗也是企業相當重視的條件之一。尤其在服務業,有40%的企業會看重這個資歷,金融業也有24.1%、高科技服務業有20%。遠傳電信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吳炳耀認為,新鮮人利用寒暑假打工,可以提前學習如何和學校以外的群體相處,還能學習時間管理、培養紀律。在服務業打工的經驗,反而更受企業青睞。閻臺生認為,在服務業受過磨練,對于客戶服務導向較有概念,訓練后可以更快上手,新鮮人可以善用打工經驗,增加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