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代的華春瑩
1970年出生在淮安市淮陰區。(原淮陰縣)州中學副校長,曾任華春瑩高二、高三年級班主任的高從平介紹,華春瑩出生在干部家庭,她父親是原淮陰縣紀委書記,母親是淮安市清河區政協原副主席,華春瑩跟其母親姓。在高從平印象中,華春瑩雖然出生在干部家庭,但在同學當中從沒流露出“優越感”,高中時代的華春瑩一直留著短發,任班級團支部書記、學校學生會主席。
高從平告訴記者,華春瑩很大氣,平時做事沉著,考慮問題也很周到,是個非常陽光的女孩。1988年她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被南大錄取。剛進入南大外文系學習時,由于她是蘇北人,盡管高中時英語成績非常優秀,但英語口語還是欠佳,但大二時,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大學畢業時直接被外交部錄取。
高考前夕組織男女生足球對抗賽
高從平說,在高中時華春瑩既是班級團支部書記又是學生會主席,所以許多演講、朗誦比賽等活動都是她策劃兼主持,但給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高考前夕,喜歡踢足球的她組織的那場男女生足球對抗賽。當年高考前夕,多數學生在做最后沖刺時,華春瑩找到班主任,說想搞一場足球對抗賽來緩解一下氣氛,在遭到班主任反對后,她背地里悄悄組織了那場比賽。
“自從到外交部上班后,她很少回家鄉、母校”,高從平告訴記者,2003年春節,華春瑩回淮陰過年時,同學曾搞過一次聚會,還把他這個班主任請到飯店一起參加。“二十幾個人,在飯店大廳擺兩桌,兩瓶酒是華春瑩從家里帶來的”,據高從平回憶,那兩瓶酒還是外交部發的好酒,所以那天大家舍不得多喝,每當有同學說起哪個同學或老師家庭困難時,華春瑩聽著聽著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
華春瑩簡歷如下:
中文名:華春瑩
英文名:Hua Chunying
籍貫:江蘇
出生地:淮安
性別:女
民族:漢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70年4月
職業:外交部發言人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婚否:已婚
華春瑩,女,2012年8月接替姜瑜出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曾任中國駐歐盟使團參贊、外交部歐洲司參贊。高級外交官。199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1993年-1995年,外交部西歐司科員;1995年-1999年,駐新加坡使館隨員、三秘;1999年-2003年,外交部西歐司三秘、副處長;2003年-2010年,駐歐盟使團二秘、一秘、參贊;2010年-2012年,外交部歐洲司參贊;2012年,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2012年11月任外交部新發言人,于19日首次主持記者會。華春瑩已婚,有一女。
華春瑩 – 舞臺亮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以來,共出現過四位女發言人,她們是李金華、范慧娟、章啟月、姜瑜,華春瑩是第五位女發言人。
作為新任女發言人,華春瑩坦言“深感責任重大”。她表示,當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處在一個深刻調整的時期,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
華春瑩說:“我將竭盡全力,幫助大家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我也期待著與大家進行真誠的溝通、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合作做出積極努力。”
首次亮相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秦剛2012年11月16日宣布,新聞司副司長華春瑩任外交部新發言人,下周一她將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發布會。
秦剛表示,華春瑩從事外交工作20年,曾在外交部歐洲司以及歐洲和亞洲地區工作,有著較豐富的外交經驗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出任外交部女發言人非常合適的人選。相信她會和媒體記者相處融洽,合作愉快。
1983年,中國外交部正式建立發言人制度,現擔任發言人的是新聞司司長秦剛和副司長洪磊、華春瑩。
華春瑩表示,當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處在一個深刻調整的時期,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我將竭盡全力,幫助大家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我也期待著與大家進行真誠的溝通、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合作做出積極努力。
首次例行記者會
2012年11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這是外交部新任發言人華春瑩首次主持例行記者
首次例行記者會2012年11月19日(3張)會,就美國亞太戰略、加沙地帶緊張局勢等熱點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里,華春瑩一共回答了10位中外記者的提問,其中不乏頗具“挑戰性”的敏感問題,而其淡定自如、開放坦誠、不避難點的現場表現也獲得了記者們的一致肯定。“期待著與記者真誠溝通,平等交流”,是華春瑩16日首次亮相發布廳時表達的愿望,而在其發言人生涯的“首場記者會”結束后,這位女性發言人走下發布臺,再次微笑表示,將努力準確表達中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