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恭賀新禧》蔣大為,李谷一,朱明瑛_1984
歌曲《最后一個夢》蔣大為_1986
歌曲《五十六個民族同唱一支歌》蔣大為_1986
歌曲《三峽人家》蔣大為_1987
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蔣大為1992
歌曲《手挽手 心連心》蔣大為、關牧村等_1997
歌曲《桃花盛開的地方》蔣大為_1999
歌曲《桃花盛開的地方》蔣大為 劉和剛 2006
歌曲《紅太陽照邊疆》蔣大為、郁鈞劍_2008
歌曲《滿園春》 蔣大為、張燕_2009
蔣大為 - 影響
蔣大為公開提出"中國唱法"并出教材暢銷海外
2007月10月29號下午,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原全國文聯第七八屆常委、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日友好協會理事,曾擔任中央民族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西北大學、云南藝術學院等藝術高校的客座教授,被譽為中國民族聲樂“常青樹”,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先生受蒞臨講學。聲樂一系民族教研室主任姜代康副教授主持講座,聲樂一系全體師生聆聽了這次講座。
蔣大為先生是中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這個名字代表著中國民歌藝術如花似錦繁榮景象,《牡丹之歌》、《駿馬奔馳保邊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敢問路在何方》等這些經典之作,已經寫入了中國民歌的史冊。
教學上,他是公開第一位提出“中國唱法”的歌唱家,而且在歌唱的概念和理論上頗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提出了基本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方案。簡單、獨特、明確、準確、有效。他以無私的精神培養了一代代歌壇新星,在各大比賽中獲得嘉獎。許多業內人士也將蔣大為先生稱為是中國民族聲樂“里程碑”人物。
此次講座上,蔣大為先生首先給在座的師生介紹了民族聲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緊接著從國外聲樂與(文章轉載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4/ 請保留此標記)中國聲樂,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等幾個方面談了他們內部的關系。提出了中國唱法這個理念。要通過科學的發聲方法與世界接軌。來表現中國民族化的音樂。闡述了他對歌唱的理解——”在音符上說話”。最后他結合他自己四十年的歌唱歷程談了自己對同學們聲樂學習意見和看法。講座結束后,大家踴躍上臺與蔣大為先生合影留念。這次講座進一步豐富了老師和同學們對聲樂的熱愛和理解,大家進一步走近了這位中國民族聲樂的“傳奇大師”。
蔣大為 - 榮譽
“中國唱法”一度被稱為中國美聲唱法、民族美聲唱法、通俗藝術唱法、民族新唱法、中式唱法……等等。
90年代初聲樂教育家周小燕便提出過建立“中國的新聲樂藝術”的設想。
1992年,王寶璋教授在《弘揚中國唱法》一文中,第一次運用了“中國唱法”這一名詞。
1996年,在 “中國聲樂學會”暨“中國唱法研究會”上,有人正式提出了“中國唱法”。此后,歌唱大師蔣大為、王寶璋對此研究比較透徹,并計劃出專著進行論述。
2006年青歌賽,蔣大為公開提出"中國唱法"的概念,使得這個名詞幾乎家喻戶曉,提案已經遞交組委會以及相關聲樂研究機構。
2007年,蔣大為在全國各大藝術學院宣傳比如四川音樂學院講學,將這個概念的發展背景與形勢還有理論依據做成講義,并出專著《我的聲樂筆記》目前暢銷海外。
蔣大為 - 明星生活
為女兒移居加拿大
最近在媒體和熒屏上很少看到蔣大為的身影了。他說自己于1998年移居加拿大。他坦言,“我其實也不太了解加拿大,只是1996年去演出時才發現溫哥華從生活的角度來看挺好,那時正趕上我女兒高中畢業,想出去深造一下,我就找到了加拿大移民機構,但女兒不好通過。律師就建議我移民,女兒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再說將來作國際文化交流也方便。諸多因素綜合起來,我就過去了。”
居住在溫哥華,對事業是否有影響呢?“要說不影響也不可能,但是為了女兒,我認了。我只是一個會唱歌的老百姓,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離開確實有很多遺憾。我現在主要的精力還是在國內,單位也不讓我走,因為中央民族歌舞團除了楊麗萍、德德瑪和我等幾個人,現在能獨當一面的新人還不多。”
男高音就該有男人的聲音
蔣大為是中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談到中國男高音的現狀,他說現在男高音方面存在一種明顯的誤區,就是很多人唱歌用了過多的假聲,讓大家覺得不陽剛,不過癮,不好聽。他說,男高音就應該有男人的聲音,不應該出來中性的聲音。唱歌本身有個專業術語叫混聲,就是真聲假聲混在一起,男人唱歌混聲不能混入太多的假聲,假聲混多了好唱但不好聽。我做評委的時候,就有人問我為什么現在男高音的聲音總帶著中性,不像你們唱歌時男性的聲音比較濃,我想原因就在于此。蔣大為說:“現在年輕歌手發展的條件比我們那時好多了,主觀的、客觀的條件都比我們那時候強。唱是一輩子的事,學也是一輩子的事。所以我希望年輕人多鉆研,多動腦,因為唱歌這門藝術確實無止境。”
打算寫點東西
到北京唱民歌二十五六年,蔣大為當了兩年中央民族歌舞團的團長,辭職后的他對歌舞團仍然有割舍不斷的情感!
1947年出生于天津的蔣大為,從高中時就喜歡唱歌,1968年到內蒙古呼和浩特郊區插隊落戶。1970年,森林警察文工團到當地演出時,聽說有個來自天津的知青歌唱得好,就到隊里去找他。就這樣,正在地里種黃豆的蔣大為被相中了。回憶起那段往事,蔣大為說:“人生就是這樣,一個機遇或是巧合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更為幸運的是,1975年,蔣大為又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任獨唱演員,在這個民族歌舞藝術的殿堂里,他走向了輝煌。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他憑借著電影《紅牡丹》的主題歌《牡丹之歌》唱紅了大江南北。
談起近況,蔣大為說,除了不定期地回國參加一些演出活動外,在加拿大主要是以放松休息為主,有時間搞點調研,了解一下國外樂壇的動向。再有就是打算寫點東西,把自己多年來唱歌的一些體會記下來,希望對別人有所啟示。另外還想創作一些歌曲。蔣大為說,民歌發展到現在,應該出點新了。中國的民族音樂應該是有說有唱有跳,多姿多彩的,節奏也是千變萬化的,決不能總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說句心里話”等歌曲那樣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