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電腦前,利用閑暇時間,幫網店刷信譽,就能獲取不菲報酬?2014年12月上旬,山西大學研究生焦璐(化名)開始覺得這份兼職很輕松,誰知在她接受任務后,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被騙了300元,之后和店主就再也聯系不上了。
“家中做兼職,現場結工資,每天有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收入!”2014年10月初,這則兼職廣告讓山西財經大學大四學生王芳(化名)心動不已。然而,當她交了250元材料費和押金后,卻發現中了圈套,辛苦兩個多月沒拿到一分錢,還賠進去了250元押金。
2014年12月,正值大學生求職高峰。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名,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不少商家打出了“低投入、高產出,短時間、賺大錢”的幌子,招聘大學生入職。但一些看似誘人“餡餅”,最后卻變成了“陷阱”。

記者在網頁中輸入 “網絡兼職”“刷信譽”等關鍵詞搜索,一邊是大量此類的廣告,有的竟標著月入十萬元,但另一邊卻是各種詐騙的新聞,被騙金額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焦璐和王芳告訴記者,她們知道受騙后并沒有選擇報警,認為這么點錢沒必要驚動警方,再者也拿不出有力證據,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山西弘韜律師事務所律師肖佳雪指出,一些大學生防范意識薄弱,很容易被騙局迷惑。兼職受騙的情況也比較復雜,商家的欺詐行為涉及到違反《勞動法》甚至是《刑法》,受害者應及時報警或求助于勞動部門,切勿放棄自己的合法權益。山西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獻忠建議,學生們應盡量把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需求信息、校內或政府部門組織舉辦的招聘會作為求職主渠道,對網上求職或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需求信息要注意甄別,招聘企業要求繳納各種名義的費用尤其要加以防范。
作者:兼職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