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一:兼職刷單日進斗金
足不出戶,點點手機便能日進斗金?隨著暑期臨近,“網絡刷單”成為不少學生的兼職首選。近日,珠海一名學生就因兼職刷單被騙,不僅沒被餡餅砸中反而掉進了刷單陷阱。該學生刷微博時收到陌生人發的私信,稱幫忙支付“×東”購物平臺的賬單可以賺取傭金。想著閑著也是閑著,為了賺點零花錢,這位學生就答應了幫忙“刷單”。完成第一單任務,該學生拿到了106元的本金和傭金。第二單任務時,他先支付了3960元,卻被告知只是第二單任務的一部分,要想拿到傭金還要多支付幾個訂單。這位學生照辦,連著通過對方提供的二維碼支付了9900元、19600元。然而該學生按對方要求支付后,對方卻對返傭金只字不提。察覺不對,這位學生報了警,但已被騙3萬多元。
警方表示,這位學生遇到的其實就是“兼職刷單”詐騙,而在我市涉學生類電信網絡詐騙中,此類案件占比最高。警方提醒,不要有貪圖小便宜和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心理,在網絡刷單的虛假交易中存在很多欺詐風險,切勿盲目相信。
騙局二:虛假網站提前查分
不法分子通過短信發送虛假查分網址,讓考生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信息后,將這些信息記錄并販賣,甚至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警方提醒:查分請認準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查分網址,謹防各類涉及查分、錄取的相關短信鏈接。
騙局三:謊稱有“內部指標”或“特殊關系”
高考填志愿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們往往自稱是高校或招生辦某領導的熟人、親戚、朋友,有“內部指標”“機動指標”等,稱有辦法“低分高錄”,或爭取到特長生加分,讓“二本”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重點院校,讓專科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本科院校,從普通專業調到熱門專業等,以此實施詐騙。
騙局四:混淆教育類型
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遠程網絡教育……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這些教育招生的區別,將不夠分數線的考生騙到遠程網絡教育班。因此,填報志愿前一定要先向教育主管部門了解學校的辦學資質、招生資格等,如有條件要實地去參觀,多種途徑了解該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成果。
騙局五:偽造錄取通知書
不法分子冒充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戶內。警方提醒學生和家長,有些學校會在自己的招生網上公布錄取考生的通知書信息,如果沒有也可以電話咨詢被錄取的院校,切莫一時沖動被騙。
騙局六:謊稱提前發放助學金
不法分子自稱為教育部門或慈善機構工作人員,可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考生提前發放助學金,再不領就要過期,然后指揮受害人去柜員機給賬戶轉賬。
警方提醒,凡是涉及錢財,考生及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遇到招生疑難問題,要通過正規渠道查詢核實,不要輕易將考生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招生詐騙要及時向招生機構和公安機關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