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林芝7月8日電(通訊員 李遠宏 符策吉)2023年7月8日,河南工業大學的“鄭在林芝 愛在工布”社會實踐團隊走進了位于拉薩的臧東南博物館,對藏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臧東南博物館,作為藏東南地區的文化瑰寶,全面展現了該地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這一獨特文化的完美詮釋。通過實地參觀,隊員們對藏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對于他們尊重和保護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教育價值。博物館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29平方米,收藏了2046件/套藏東南地區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反映了藏東南地區的獨特文化風貌,也為研究藏東南地區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通過豐富多樣的展品,博物館向全社會展示了藏東南地區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鮮明特色。
“鄭在林芝 愛在工布”團隊在專業工作人員的引領下,細致參觀了臧東南博物館的各個展廳。歷史的印記在每一件文物中流淌,文化的瞬間在每一個場景中展現,帶領隊員們逐步深化對藏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與認知。他們被藏族人民豐富的藝術創造力深深打動,古老的傳統文化震撼他們的心靈,而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圖為工作人員向團隊介紹。通訊員 楊金輝 攝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被博物館內展示的豐富藏族手工藝品、絢麗多彩的民族舞蹈服飾、獨特而富有韻律的藏族樂器以及種類繁多的民間工藝品深深吸引。這些生動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讓團隊成員們得以沉浸在這份深度與厚重中,更加深切地體驗和理解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每一次講解都生動有趣,深入而不失輕松,他們用豐富的知識和熱情的態度,讓隊員們更深入地了解藏族文化。他們介紹的每一件藏品都蘊含了深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帶領隊員們走進藏族人民的歷史長河,更深入地理解了藏族藝術和手工藝的精致與內涵。同時,這次參觀也使團隊隊員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他們的文化保護意識。
圖為工作人員向團隊介紹。通訊員 楊金輝 攝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隊長李遠宏表達了他的感想,“藏東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全人類共享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深入學習和理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尊重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們得以永久傳承下去。”
圖為工作人員向團隊介紹。通訊員 楊金輝 攝
在此次參觀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們暢談了自己的收獲和體驗。他們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而這次的參觀活動,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多樣和生動活潑,也激發了他們深入研究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心和信心。此次“鄭在林芝 愛在工布”團隊的拉薩臧東南博物館之行,通過對藏東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入了解與體驗,將自身的實踐活動與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結合,以此促進團隊成員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共同致力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時間:2023-07-30 作者:符策吉 來源:河南工業大學“鄭在林芝”團隊 閱讀: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愛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為領略濟南黃河文化遺產的魅力,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黃河入海流,E院逐夢行”研學隊
本論文通過查找國家發布的有關紅色教育的文件以及實地調研,從國家對于紅色教育的政策支持、紅色教育對于中國培養人才的重要性、高校應
江蘇省鹽城市是新四軍的誕生地,也是中國革命搖籃之一。1941年1月,新四軍在歷經了“皖南事變”的磨難后東進鹽城、浴火重生,迅速成長
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楊子譯)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政治責任感開展主題教育,深入
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楊子譯)2023年3月20日上午,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圍繞“團結頌、振興頌、英雄頌、解放頌”主題打造的嘎拉村
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 李遠宏 宋雨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
本網林芝7月5日電(通訊員 楊子譯 李夢蝶)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簽訂,宣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