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 王若歡 楊金輝)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黨中央認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鑄牢民族團結之基,助力民族鄉村振興,2023年7月7日,河南工業大學“鄭在林芝 愛在工布”赴西藏社會實踐團隊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與民族大團結理念來到了嘎拉村團結頌紅色主題展覽館進行實踐。
林芝市嘎拉村,一個坐落在尼洋河畔的普通村莊,是西藏林芝市有名的桃花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
通過探索生態價值轉換路徑,建設農業綜合體、嘎拉桃花源等項目,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以土地入股和自籌資金等方式,建設水果采摘園,種植冬季油菜花、青稞及其他花草,旅游產業鏈條得到延伸。去年9月村里又開發四條紅色旅游路線,推出一批新穎的文創產品,人民的日子一天天的好起來了。
民族之花在此綻放
展館中一件件舊西藏的老物件與多媒體視頻展播系統、電子立體沙盤、紅外線感應燈罩相結合,穿透了歷史的歲月,使得嘎拉村的振興之路一步由一步地呈現在團隊成員們的眼前。嘎拉村出色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離不開黨對西藏地區的政策支持以及當地人民向著美好生活的努力奮斗,近年來,除了發展生態旅游,嘎拉村還建設了觀光采摘園,組建了農牧民運輸隊。村民們的增收方式越來越多,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奔頭。片片盛開的桃花鋪就了嘎拉村的“致富路”,嘎拉村也成為了雪域高原通過生態振興實現鄉村振興的樣本。
圖為實踐團隊參觀展覽館。通訊員 徐赫岑 攝
綠水青山在此實戰
在參觀途中,名為“綠色銀行”的東西吸引了團隊成員們的眼光,據當地村民介紹,嘎拉村當地村民為貫徹落實黨所指示的生態發展理念,對生態環保和綠色經濟融合發展展開了積極探索,創辦了“綠色銀行”,對可回收垃圾進行逐一分類、制定相應積分,并提供相應生活用品供群眾兌換,通過“垃圾兌換積分,積分兌換商品”的形式,提高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圖為實踐團隊參觀“綠色銀行”。通訊員 徐赫岑 攝
鄉村振興戰略在此落實
最后,成員們跟隨總書記的步伐,來到了當地村民達瓦堅參的家中參觀拜訪,村民達瓦堅參的家是一棟藏式庭院,這些年隨著收入的提高,他家的小院也越來越漂亮。
圖為實踐團隊在主題教育展覽館前合影留念。通訊員 徐赫岑 攝
時間:2023-07-30 作者:符策吉 來源:河南工業大學“鄭在林芝”團隊 閱讀: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愛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為領略濟南黃河文化遺產的魅力,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黃河入海流,E院逐夢行”研學隊
本論文通過查找國家發布的有關紅色教育的文件以及實地調研,從國家對于紅色教育的政策支持、紅色教育對于中國培養人才的重要性、高校應
江蘇省鹽城市是新四軍的誕生地,也是中國革命搖籃之一。1941年1月,新四軍在歷經了“皖南事變”的磨難后東進鹽城、浴火重生,迅速成長
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楊子譯)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政治責任感開展主題教育,深入
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楊子譯)2023年3月20日上午,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圍繞“團結頌、振興頌、英雄頌、解放頌”主題打造的嘎拉村
本網林芝7月7日電(通訊員 李遠宏 宋雨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
本網林芝7月5日電(通訊員 楊子譯 李夢蝶)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簽訂,宣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