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古村落古建筑逐漸成為熱門的旅游景點,比如說眾所周知的麗江古城,周莊古鎮,這次“古建華章,禮樂東方”社會實踐隊旨在探索家鄉附近的古建筑古村落,了解過去的歷史文化,同時探索古城的未來的發展趨勢。
曲阜師范大學“古建華章,禮樂東方”社會實踐隊來到了莒縣古城,主要的任務是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古城古韻,以及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第一步就是了解當地的歷史, “古城”到底古在哪?莒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當時莒氏部落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莒縣的歷史沿革豐富,曾多次成為國家,包括春秋時期的莒國,以及漢代成為城陽國的一部分。秦朝時期,莒縣開始實行郡縣制,屬于瑯琊郡。隨著時間的推移,莒縣經歷了多次行政級別的變化,包括州、縣等。1913年,莒州更名為莒縣,1992年劃歸日照市管轄。莒縣不僅歷史悠久,還是山東三大文化之一——莒文化的發源地。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并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莒縣的歷史地位和文化遺產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例如,莒縣出土的文物,如陵陽河遺址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像文字,證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區的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國古城堅持“文旅商”融合的規劃思路,10大文化景點散落其中,以“八雅”文化符號為業態基石,擁有莒縣剪紙、漁鼓評書等26個特色非遺項目。 莒國古城是山東省重大項目、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入選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文化旅游三個重大項目庫。
其次,社會實踐小分隊參觀了莒縣古城,采訪一些游客和當地人。首先第一個景點是莒王宮,莒地春秋時期為莒國立國600余年,有“春秋舉國,鼎立齊魯”之稱。王公大殿展示著春秋舉國宮廷文化,大型演藝節目“勿忘在莒”,在這里演出,后殿設計為春秋風格的主題酒店,通過旅游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還有一些其他的景點,比如說曾子書院,曾子仕莒期間,創辦講堂、廣收門徒,成為莒地最早的書院雛形,對莒地文風教化產生深遠的影響。曾子書院重點展示國學,其中設置講堂、齋舍、尊經閣等用于習教“六藝”,閱覽經籍。還有城陽王府,文昌閣,城墻遺址公園,雕龍苑等等
在我們的采訪中,一位游客好奇詢問有誰知道“勿忘在莒”這個成語的含義嗎?眾人都搖了搖頭,一位當地人講起了“勿忘在莒”的含義,“勿忘在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要忘記在莒國的艱難歲月,比喻不忘本或者不忘初心。這個成語出自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齊桓公曾去莒國避難,一心成就一番霸業,勤學苦練,廣攬賢能。成為國君之后,他選賢舉能,改革齊政,使國富兵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五霸之首。在治理國家過程中,以管仲為首的扶臣常提醒齊桓公無忘在莒,對齊桓公成就大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來,“勿忘在莒”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來,一般可以用作謂語,表示不忘本或者不忘記曾經的艱苦歲月,是莒縣人的一個思想引領,莒縣人也以此為傲。她們從小就教育當地的孩子不忘初心。
最后社會實踐小分隊向當地的居民了解了當地的文化和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莒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樣,包括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間習俗等多個方面。其中,莒縣過門箋作為山東省莒縣的傳統美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形狀像縮小的門簾,用于春節時貼在門楣上作為裝飾。莒縣還有安莊剪紙、周仁壽仕莒的故事、浮來山銀杏樹王的傳說等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統技藝方面,莒縣擁有安莊手工刺繡、浮來硯手工技藝、嶠山家織布加工技藝等。民間習俗方面,莒縣轉秋千會、嶠山廟會等都是該地區的傳統文化活動。此外,莒縣還有許多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莒縣虎頭布藝加工技藝、一筆雙鉤書法、莒縣黃酒加工釀造技藝等,這些都是莒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表 1圖為實踐隊拍攝的莒王宮的照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胡雯雯 供圖

圖表2社會實踐隊員向當地居民了解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胡雯雯 供圖

圖為實踐隊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胡雯雯 供圖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