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餃子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歷史上的舞鋼市尚店鎮屬于中州名鎮。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通達性,匯集了眾多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有吃飯住宿的需求,在這種需求下罐餃子應運而生。古代尚店鎮的回民兄弟發明了這種罐餃子,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將準備好的餃子、丸子煮熟以后,放進辣湯里入味,并將其都放入瓦罐中。因為瓦罐的外面裹著保溫層,所以餃子并不會放涼。隨著時間的發展,舞鋼罐餃子逐步成為舞鋼鄉村地區的一大特色。近代,在集市,廟會上都可以看到售賣罐餃子的小攤。在現代社會,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品嘗到這一美味。為進一步了解舞鋼罐餃子背后的歷史,并幫助舞鋼罐餃子提升知名度。洛陽師范學院“青春遇見非遺”實踐隊于7月13日走訪了平頂山舞鋼市罐餃子第二代傳承人袁國宇師傅。在采訪過程中,袁國宇師傅向隊員介紹,罐餃子是他父親教給他的技術。其制作工藝并不復雜。首先把肉和菜等多種食材剁餡備用,之后加入調料進行攪拌腌制。其次和面,讓面醒發一會,先揉成細長的圓條,之后將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面團,用搟面杖將其搟成圓形。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餡包到餃子皮里下鍋煮熟。丸子不但是制作罐餃子必不可少的材料,還是罐餃子好吃與否的關鍵。要快速的將汆過的生丸子放進油鍋里,直至炸至金黃后撈出。這湯也非同尋常,是采用八角枸杞等調味而成。最后,金黃的丸子配上酸湯煮好的餃子,將其都放入瓦罐中,一份罐餃子就制作完成了。在談到這瓦罐有什么玄機時,袁國宇師傅說,這瓦罐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為瓦罐透氣,所以餃子放進去多久都不會泡爛,瓦罐使用的時間越久,瓦罐里的調料也更加入味。罐餃子聞起來讓人垂涎欲滴,從瓦罐中盛出來時熱氣騰騰。品嘗其湯,微酸微辣,味道十分鮮美。餃子皮薄厚適中,餃子餡料十分飽滿,葷素搭配,品類繁多,一咬下去,口齒留香。被熱油炸至金黃的丸子,嘗起來酥脆爽口,搭配湯汁,不會油膩。吃完之后,真令人回味無窮。袁國宇師傅日復一日的支起小攤,售賣罐餃子來繼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曾在采訪中表示,自己只想保留住最原始的味道。看著烈日下忙碌的袁國宇師傅,我們不禁感慨,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何談容易二字。這不單單是一句話,而是要非遺傳承人付出辛勞,不懼風吹日曬,不懼枯燥無味,堅守著傳承的初心。作為非遺實踐隊員的我們更應該堅守本心,為非遺文化,貢獻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董夢怡來源:青春遇見非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