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喜憂參半 網上問卷報告結果顯示,多數家長表示雙減政策實施意味著孩子課后業余時間較多,不再被繁重的作業束縛。他們認為過多的課后作業并不能幫助孩子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反而導致孩子心理承受壓力過大。作業寫不完,學生就會為了完成量而忽略了質,效率不高。而部分家長也擔憂這就是建立給家里特別淘氣、不自覺的孩子來說打開了娛樂的天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孩子學習成績本來就處于中下游的狀態,再這樣一玩,接下來就只能上技校了。雖然他們知道雙減的好處,但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依舊會讓他們的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學業輔導班,甚至在找不到輔導班的時候,會在寒假期間聘請當地在校大學生為他們的孩子進行補習和學習培訓。所以,盡管部分家長們嘴上說著要減負,注重孩子長遠發展,但沒有付出行動。(二)村中小學生壓力依舊很大 2022年1月20日,守護夢之隊的一組成員前往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南義初中三個年級訪談。61.32%的學生表示學校課后服務時間用來上課和學習,而課表中的體育課、計算機課和美術課經常被主課老師占用。23.58%的學生表示作業量增多,經常寫作業到很晚。有時他們就不想寫,就會采取糊弄方式(例如抄同學作業)完成作業。過于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父母們會在孩子寫不完作業時采取暴力手段,造成孩子的身心健康壓力過大。通過與中小學生的談話得知學校各科老師已經向他們說明了這個政策,但是老師從農村現存現狀來看直言告訴他們:雙減與我們農村學生沒有任何關系,不管雙減怎們變,你們該學的還是要學,該寫的還是要寫。在此壓力之下,大多數學生們并沒有感到絲毫的減負。據此,結合訪談和問卷調查得知,在學校升學率競爭之下和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上,農村雙減實施效果不明顯,學生仍然是學習的機器。(三)城市雙減實施效果顯著 在雙減背景,淄博市多所學校紛紛曬出各自的“花式”寒假作業單。減少書面作業,注重新穎實踐,多地學校各顯神通,營造“雙減”后首個寒假的新面貌。 在對市中心的中小學生調研得知他們每天的作業量就是一張紙,任務十分輕松。 “每天跳繩30分鐘,我是堅持鍛煉的運動虎;制作拼音小報,我是用心生活的巧巧虎;關注‘冰墩墩’‘雪容融’,我是關心冬奧的愛國虎……”淄博市實驗學校為一年級孩子定制了一份寒假“小老虎作業單”。該學校認為“寒假作業有別于日常作業,應考慮如何將學生、家庭、社會充分連接,讓作業不只是單一的文本,更應是充滿色彩、多項內容疊加的綜合體。”。這種“花式”作業單的出現,讓孩子們在豐富實踐中,有了更多思考、創新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在校外課堂里全面發展興趣多。往年,寒暑假歷來都是學科類培訓的“黃金期”。今年寒假,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在藝體培訓的校外課堂,發展個人興趣。而越來越多的家長更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多陪伴、多相處”,成為不少家長的共識。
作者:大學校園網來源:大學校園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