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驕陽似火,卻擋不住青春的腳步。隨著夏日炎炎的熱烈腳步,一群懷揣夢想與熱情的青年學子,從象牙塔邁向了自然與科學的廣闊天地。暑期,這個充滿活力的季節里,安康學院現代農業與生物科技學院出現了一支活力滿滿的“三下鄉”實踐隊伍。這支隊伍由譚瑩瑩老師帶領,沈大剛老師指導,及六名園林專業的23級學生組成。本著求知和探索的目標,走進了風景秀麗的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香溪洞名勝風景區,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知識傳播與探索之旅。
本次實踐活動為期10天,前七天對香溪洞的四個景點進行實地調查,主要進行植物調研和植物知識宣傳,分析出香溪洞耐陰植物種類、分布、生長特性;后三天進行討論,整理資料并對本次實踐活動進行完善和總結。
啟程:夢想照進現實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照亮了農生院學子們激動而堅定的臉龐。我們帶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滿載著科研設備與資料,從校園出發,向著目的地——香溪洞進發。香溪洞,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是探索耐陰植物資源的理想之地。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先從香溪文化廣場到香溪洞這一段路開始對周邊的植物進行認識和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沈老師為我們講解各種植物的科屬種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途。
實踐:探索與發現
抵達香溪文化廣場后,實踐團隊迅速投入到了緊張而有序的調研工作中。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先從香溪文化廣場到香溪洞這一段路開始對周邊的植物進行認識和了解。整個過程,由沈老師為團隊成員們講解各種植物的科屬種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隨著調研深入,同學們分成若干小組,深入山林、溪谷,對各類耐陰植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記錄與采樣。從古老蒼勁的林下灌木到細小精致的苔蘚植物,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都成為了我們研究的對象。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僅運用了所學的專業知識,還積極向老師請教,了解這些植物在當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及民間利用價值。通過實地考察與訪談,我們不僅收集到了大量珍貴的耐陰植物樣本和數據,更深刻體會到了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收獲:知識與成長
隨著調研的深入,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收獲滿滿。我們不僅豐富了專業知識,提升了動手能力,更在實踐中學會了團隊協作、溝通交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更加貼近自然,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與自然的偉大,激發了我們對農業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與責任感。
展望:筑夢前行
“鄉”約盛夏,遇“踐”青春。農生院“筑夢秦巴”耐陰植物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科學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靈與夢想的洗禮。我們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繼續努力學習,積極投身于農業科學研究事業中,為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現代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未來,我們會將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助力鄉村振興,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最絢麗的光彩。而香溪洞這片神奇的土地,也將成為見證我筑夢秦巴、追夢科學的堅實步伐。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