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早晨,調研組對太倉市陸渡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工作人員對紅廟村現有的2402畝土地利用情況進行說明。目前紅廟村還成立紅楓農場專業合作社,經營面積1536畝,轄區內的北工業園是開發多年的老舊工業園區,園區內企業主要開展五金、木制品的生產,不少企業存在轉讓、租賃關系,還存在“三合一”“散亂污”等現象。違章搭建、用火用氣用電不規范等亂象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和安全隱患。當地政府、街道的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紅廟村耕地質量情況明顯改善,具體體現在土壤質量改善,土壤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有害物質含量下降,生態環境恢復,地下水的污染和滲透減少等方面。訪談的最后,工作人員還提出對紅廟村土地整治和空間規劃的未來展望。

圖為調研組在紅廟村村委會
第二站: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
7月1日上午,調研組前往城廂鎮東林村,開展關于農業集約化和土壤質量的探訪和檢測。在東林村,調研組對工作人員及村民進行了訪問,并對電站村的土地生態狀況開展實地考察。調研組首先對東林村財務人員進行訪談,交流重點為東林村土地數量和收成狀況。東林村財務人員談到東林村聯共有2200多畝田地還有自營的羊廠、飼料廠和肥料廠,東林村拆遷后所有土地均未承包給個人,而是由集體經營。收成方面基本維持穩定,所用的肥料主要是自營羊糞有機肥和部分復合有機肥料。隨后財務人員還補充到,東林村周邊并無污染源,環境良好。調研組后續對該村供應站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后了解到,現在農藥的施灑主要由無人機完成。此外,經營者還再次強調本地土地生態污染較少,環境保護良好。

圖為調查土地生態狀況
為了更好地了解電站村發展,調研組成員還參觀了電站村村史館,對農業集約化的意義有了深刻認識。東林村推進農業集約化發展,保持土地生態無污染,環境狀況良好。該村使用羊糞、雞糞等有機肥和部分復化肥,因地制宜,注重可持續發展。電站村已形成工業集聚區、生態園林果休閑區、電站花苑以及農民集中居住區等四大板塊。調研組對此開展土地生態調查,掌握了電站村的實際土壤污染狀況。
第三站:太倉市浮橋鎮三市村
7月2日下午,調研組前往浮橋鎮三市村,圍繞土地治理和糧食種植等問題對村委會工作人員展開訪談。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通過實施微生物干預的農田改良措施,當地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和土壤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工作人員補充道,市村田間安置了害蟲誘捕裝置,這些裝置掛在竹竿上,通過性誘劑吸引害蟲并將其殺死,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這些物理防治方式不僅減少了農藥使用量,還降低了環境污染。三市村重視土地污染治理,居民委員會曾多次組織土地治理相關講座,致力于綠色土地生態建設、修繕保護基礎設施。
調研組采訪的農村承包經營戶介紹道,相關人員定期監測土壤污染狀況,尚未發現重金屬污染、過度鹽堿化以及農藥過度使用等問題。對此農村承包經營戶對當地土壤質量以及實施的耕地保護措施都非常滿意。三市村在結合高效生態特色農業的同時,對土地生態治理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措施。在保持原有良好土地生態狀況的基礎上,努力解決當前面臨的挑戰。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