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成員們在活動前進行籌備工作。通過線上會議,分工協作,翻閱古籍文獻和現代研究資料,力求將“禮”的內涵精準呈現。PPT講解稿反復修改,從社會政治理想到倫理道德規范,從社會秩序與和諧到文化與儀式,再到個人修養及歷史傳承,全方位涵蓋“禮”的多面性。游戲環節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既貼合門禮主題,又趣味十足,充分調動小朋友們的參與熱情。
活動當天,社區活動室內座無虛席,小朋友們等待著這場文化盛宴的開啟。志愿者站在講臺前,輕點鼠標,PPT 頁面逐一展開。精美的圖片、簡潔的文字,配合生動的講解,小朋友們對“禮”有了初步的認識。孔子的名言“禮之用,和為貴”被巧妙引用,引發現場一陣陣輕聲討論。小朋友們紛紛舉手,分享自己對“禮”的理解,有的說“禮”是見面時的問好,有的認為“禮”是排隊時不插隊,現場氣氛熱烈。緊接著,志愿者們將重點放在進門禮文化上。通過情景模擬,小朋友們仿佛置身于一個個真實的拜訪場景。其中一位小朋友扮演客人,按照規范流程,預約時間、敲門、問好、交談、告辭,每一個動作都一絲不茍。其他小朋友則化身小評委,認真觀察并指出其中的禮儀細節。當扮演結束,在告辭時深深鞠躬并請主人留步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朋友們對進門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揖禮展示環節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志愿者們提前準備好了演示服裝,志愿者分別穿上代表天揖禮、時揖禮、土揖禮的服飾,現場示范。小朋友們瞪大眼睛,仔細觀察揖禮的手勢、身體姿態和俯身角度。示范結束后,進入互動體驗環節,小朋友們躍躍欲試,在志愿者的指導下,有模有樣地學起來。一時之間,活動室內揖禮動作此起彼伏,歡聲笑語不斷。
理論講解后,游戲環節如期而至。“禮儀接龍”率先登場,小朋友們圍成一圈,第一個小朋友說出“禮貌待人”,下一個小朋友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再下一個小朋友接“尊老愛幼”……游戲過程中,有的小朋友因緊張忘詞,引得現場一片歡笑;有的小朋友反應迅速,巧妙銜接,贏得陣陣掌聲。這個游戲不僅考驗了小朋友們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更在互動中加深了他們對禮知識的理解。“門的繪畫”環節則讓小朋友們的創造力盡情綻放。志愿者們提前準備了白紙、彩筆、顏料等繪畫工具。小朋友們拿到工具后,立刻投入到創作中。有的小朋友畫了一扇古色古香的紅木門,門上貼著春聯,寓意著吉祥如意;有的小朋友畫了一扇未來感十足的智能門,門上裝有指紋識別器和密碼鎖,展現出對科技的向往;還有的小朋友畫了一扇充滿夢幻色彩的彩虹門,門后藏著他們心中的童話世界。繪畫過程中,小朋友們時而皺眉思考,時而興奮交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這些畫作不僅展現了小朋友們豐富的想象力,更體現了他們對門禮文化的個性化詮釋與情感寄托。
活動接近尾聲時,志愿者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小禮物——印有傳統文化圖案的筆記本和書簽。小朋友們手捧禮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紛紛向志愿者們表達感謝。他們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禮知識,還明白了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后一定會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好孩子。
此次“門彰禮韻,儀續未來”實踐隊在濰坊市開展的門禮知識傳播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從線上籌備到線下執行,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實踐隊成員的心血與智慧。活動不僅豐富了小朋友們的假期生活,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傳統文化的種子。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小朋友們會將所學的禮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禮”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實踐隊成員們也將繼續秉持傳承傳統文化的初心,走進更多社區,將門禮文化的故事繼續講述下去。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