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啟農門,探能源實況
在村委會的協助下,實踐隊員迅速融入了鄉村生活,開始了對農戶能源消費模式的實地調查。在與農戶的交談中,實踐隊員解到,大多數農戶的能源消費以傳統能源為主。煤炭和薪柴是冬季取暖和日常烹飪的重要能源,每戶農民一年用煤約1.5噸。
除了煤炭和薪柴,天然氣和太陽能也是部分農戶的選擇。天然氣相對穩定,火力也更旺,但價格相對較高,所以這部分農戶家里也會選擇煤炭薪柴等能源進行輔助。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電力在農戶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家買的電動車、電視、冰箱這些電器,可給我們生活帶來不少方便呢。”被采訪村民金淑云笑著說。然而,由于農村電網設施相對薄弱,用電高峰時期電壓不穩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電器的正常使用。

圖為農戶家中的薪柴。周小雅 供圖
生計交織,塑能源格局
在調查過程中,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農戶的生計方式對其能源消費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戶,他們的生活節奏與農事活動緊密相連。在農忙時節,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他們更傾向于使用方便快捷的能源,如液化氣用于做飯,以減少烹飪時間,能讓他們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農活中。而在農閑時期,他們則會更多地使用薪柴等傳統能源,一方面是為了節省開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消磨時間。這種模式反映了農戶在不同生活階段的經濟考量和生活習慣,也揭示了農村能源消費的季節性和靈活性特點。
對于李家周疃村養殖業農戶來說,能源需求則有所不同。他們需要穩定的電力來保證養殖設備的正常運轉,如飼料加工機、通風設備等。一旦停電,可能會對養殖的畜禽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經濟損失。因此,這類農戶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較高,也更關注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體現了養殖業對現代化設備的依賴,也凸顯了農村能源供應系統在支持農業現代化中的關鍵作用。
困境凸顯,盼轉型突破
通過此次調查,實踐隊員發現李家周疃村能源消費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首先,傳統能源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薪柴和煤炭燃燒產生的煙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僅影響了鄉村的空氣質量,還對農戶的身體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農戶們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其次,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農戶在能源選擇上往往缺乏科學依據,更多地是基于傳統習慣和經濟成本考慮。例如,一些農戶在有條件使用清潔能源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使用薪柴,不僅浪費了能源,還增加了勞動強度。再者,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了清潔能源的推廣和應用。電網設施薄弱、天然氣管道鋪設不到位等問題,使得清潔能源在鄉村的普及面臨諸多困難。農戶即使有意愿使用清潔能源,也因基礎設施不完善而無法實現。

圖為實踐隊員與農戶交流清潔能源使用意愿。周小雅 供圖
觀念轉變,促轉型加速
在與農戶的深入交流中,實踐隊員發現,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以及相關宣傳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李家周疃農戶的能源消費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意識到清潔能源在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對使用清潔能源的意愿也日益增強。例如,一些農戶主動了解太陽能熱水器、沼氣池等清潔能源設備的使用方法和維護知識,積極向相關部門咨詢安裝事宜。這種觀念上的轉變,為鄉村能源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清潔能源在鄉村的推廣和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望加速鄉村能源消費模式的轉型升級,推動鄉村能源朝著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政策助力,啟新程希冀
隨著國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陸續出臺,李家周疃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得以順利實施,這將有效改善農村的電力供應狀況,為清潔能源的接入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與此同時,政府也在大力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項目,通過提供新能源補貼、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能源設備維修服務等多種方式,降低農戶使用清潔能源的成本,從而提高他們使用清潔能源的積極性。(通訊員 周小雅)

圖為心系農情實踐隊員合照。李珂 供圖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