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的豫劇專題展廳,隊員們首先被一座精心復建的古戲臺吸引。大家走進戲臺,親身感受著當年藝人們的表演空間,想象著鑼鼓聲中豫劇在此唱響的場景。指導老師現場講解,讓同學們理解戲臺結構如何影響表演形式和與觀眾的互動。

隨后步入科技感十足的3D清明上河圖展廳,則是另一種體驗。借助現代技術,北宋汴京的繁華市井生動再現。隊員們尤其關注其中描繪的市井娛樂場景,觀察那些勾欄瓦舍里的表演痕跡,試圖尋找可能與后世豫劇發展相關聯的文化基因。古今對照,讓大家對豫劇植根的中原文化土壤有了更形象的感知

為了解當下普通觀眾對豫劇的認知,隊員們還在展廳內外對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了隨機采訪。他們詢問游客對豫劇的了解程度、喜歡的劇目、以及對傳統戲曲傳承的看法。“聽著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游客講述他們與豫劇的故事,哪怕只是零星的記憶,都讓我們感受到這門藝術在民間的生命力。”
一天的博物館之旅結束時,隊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圍坐在一起交流。通過親身體驗、觀察文物、聆聽歷史、對話觀眾,這次博物館之行,無疑為他們的豫劇文化調研打下了堅實的歷史與人文基礎。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