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電子商務”,到2022年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中央把握農村電商發展規律和趨勢,發展農村電商的工作思路逐步明確。“十四五”時期,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村市場,農村電商生態要素將加速整合,農村電商對農業生產和農村消費的巨大潛能將加速釋放,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重要引擎。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農產品資源豐富,品類齊全。“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省級農產品整體品牌叫響全國;煙臺蘋果、金鄉大蒜、章丘大蔥、威海刺參等70個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及龍大牌低溫肉制品、魯花牌花生油、康大牌兔肉等600個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家喻戶曉。
泉頭村,隸屬山東省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包括泉頭、局子兩個自然村,共411戶,1267口人。全村耕地1191畝,土壤為淋溶褐土和頁巖風化土,耕地以山嶺、溝地居多,占60%以上,多數耕地土質肥沃,能引水灌溉,糧食產量較高。過去,以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為主。20世紀80年代,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果品生產。2006年以來,在臨朐縣煙草部門扶持下,開墾荒山荒坡,建成500多畝優質黃煙基地,年收入達140萬元。
抓住機遇,在企業規模化、產業標準化、產品升級以及品牌建設傳播渠道等方面進一步發力,通過科技創新領域的探索,助力農產品加工行業邁上新臺階。”
深入調研當天,電商產業園內的直播間并沒有開,“再過半個月,就該直播帶貨賣山柿了。”王秀勝說,村里通過黨支部牽頭、大戶帶動、黨員帶領,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目前已形成以佛手瓜、山柿、山楂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布局,并依托佛手瓜、山柿等特色產業,回引在外優秀人才,盤活合作社閑置資源,建成山柿深加工產業園,開展柿餅加工、山楂切片、特色茶烘烤等,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通過發展“鄉愁經濟”,滿足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夢想,讓各類人才留在鄉村,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以閑置農房“三權”分置改革為抓手,積極培育特色民宿、特色餐飲、休閑旅游等新業態,建成“聽履坊”“青舍”“歸隱田居”等一批高端民宿,引進“金色山水”高端餐飲項目。
據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泉頭村依托嵩山1號大道天路便捷的交通,建設“現代民宿游”“水系休閑游”“電商體驗游”綜合體,帶動村民夢想之變、思路之變、產業之興,將身邊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走出一條專業合作社+旅游專業公司、農產品+“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的富農增收雙動力鄉村旅游發展之路,讓農民依靠“果園子”“菜籃子”鼓起“錢袋子”。
但在多變的互聯網時代,單純依賴線上流量成就不了具有長遠生命力的品牌。此時,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特色旅游和特色農產品行業需要重新梳理營銷體系,尋求主流傳播平臺,推進品牌專業化、全國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