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采訪,李勝君學長以他豐厚的學識、浩博的經歷,真誠的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在方向的選擇上,學長從他自身的經歷出發,為我們提供了考研、考編同時進行的方向。由于這兩方面的知識點很多都是重合的,兩手準備,能夠讓我們的知識實現融會貫通;在實習應注意的事項上,學長告訴我們不必害怕,學生都是很可愛、愿意與我們接觸的,我們要做的是想方設法地嘗試、去試錯,最好在這一次次的試錯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如何上好課這個問題上,學長提出了“核心競爭力”這個關鍵詞,希望我們能抓住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著重發展。不過,這種“核心競爭力”并不代表只需要發掘自身最優秀的部分,而是應該在全面發展中尋找自身的長處。
本次采訪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當屬學長將知行合一貫徹自身的一系列行為。在任教后,為發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學長開始了自己的旅行,通過游一地來掌握一地的風土人情。經學長介紹,在這十余年中,他幾乎把歷史與社會課本上有說明的國內地區走了一遍,這樣的經歷,開拓了他的視野,并能以此把視野提供給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效果。知行合一體現在他對自身發展的認識上,也體現在他對優秀教師的理解上。在學長看來,何謂真正優秀的教師,關鍵在學生的認可。在行走中經歷,進而將經歷傳遞的方式,讓他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時間的流逝,學生雖一批批的離開,但他的教學卻能影響到每一個學生。知行合一又體現在他對母校學子的寄語中,“學貫終身,博學洽聞,知行合一,不停成長”。
李勝君學長知行合一的態度打破了我對教師的固有印象。印象中的老師,始終被“困”在小小的學校內,衣食住行都在其中,似乎學校就成了他們的歸宿。學長帶領我看到了一番新的天地,老師是不會被困住的,困住我們的只是自己的眼界。行走于一片片歷史痕跡中,學長依然能夠獲得諸多榮譽,教師不該只著眼于身前的三尺講臺。在站牢、站穩講臺之后,還應該去不斷提升自己。懂得越多,更能明晰自身的不足,不妨開始行走,在行走中知己所不知。
臺州學院人文學院“你好,校友!”暑期社會實踐隊
張珈誠
張珈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