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地烈士陵園也先后落成,它們承載和寄托著人們對人民英雄和革命英烈的崇敬和哀思,更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逝去的歲月是歷史,群眾在重大節日時都會聚在這里,以各種形式祭奠英烈,感受他們大無畏的革命信仰,并在革命精神的激勵中繼續砥礪前行。瞻仰革命先烈,感受腥風血雨。堅定入黨信念,珍惜美好生活。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我走進烈士陵園,一座高大的紀念碑矗立于廣場中央。漢白玉砌成的紀念碑聳立在風中,青磚壘起的墳墓掩映在蒼松翠柏中,顯得肅穆悲壯。走到紀念碑的面前站定,抬手敬禮,向革命先烈們致以最真誠的敬意。
之后步入墓區進行掃墓,并向這些革命烈士獻花,默哀三分鐘。望著陵園那長長的碑林,那一個個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該是一張張鮮活的笑臉,但他們卻長眠于此。清晨的朝霞灑在漢白玉石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蒼勁有力,顯得光芒萬丈。其中的每一寸光芒,都寓意著一個英靈的逝去。
我慢慢走進陵園深處,一張張黑白的照片,仿佛在訴說著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堅定的目光,誓死也要捍衛國家的尊嚴;挺拔的身姿,是中國人堅貞不屈的脊梁。為了祖國和人民,多少人民英雄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鋼鐵長城,誓死保衛著閃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故土。戰爭時期烈士們的鮮活事跡感染著大家,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時代的凱歌,他們大義凜然的氣概讓我深受觸動,幾代人的夢想,幾代人無怨無悔的付出,才換來我們今朝發展的機會。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近百年的時間,為國家翻身獨立、為人民幸福安康,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在戰亂中看到希望。為人民而戰,為國家而戰,最終鑄就了我們現在和平安康國富民強的社會主義強國。百年征程,百年奮斗,在這篳路藍縷的改革年代,這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中華人民譜寫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踐行者的青年一代,當接過時代傳遞的接力棒,立志開啟黨和國家新征程!
隨后來到紀念著革命烈士事跡的石壁前,這上面的名字,有的耳熟能詳,但更多的是不知的,但他們都是值得敬仰和懷念的,因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里,他們都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中華民族的存亡不懈奮斗,甚至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實踐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有一位烈士的家人前來掃墓,我前往了解到,他的父親在戰爭之中犧牲,他每年的這一天都會前來看望他的父親。他蹲在墓碑前跟他的父親說著近年來發生的事,遠遠的望著這個畫面,心中只剩下尊敬和悲痛。
園中還有一座烈士陵園紀念館,處于維修原因,暫時無法進入。站在窗戶前往里望去,可以隱約看到在一面墻壁上掛著一個寫滿了人名的表彰板,可惜表彰版上的人再也無法看到。往側邊看去,是一幅幅士兵在浴血戰斗的畫,畫下邊的展覽柜里陳列著打仗時用到的東西,團隊成員看著那泛黃的書頁,破舊的棉絮,還有生銹的槍炮,尋找著歷史的足跡與滄桑。那里,記載著華北人民革命斗爭的歷史,這里,面對的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共和國。
見證中華今日之強盛,追憶中華過往之瘡痍,通過此次緬懷革命先烈,團隊成員激發出骨子里的民族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牢記革命烈士遺愿,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為之終生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