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進行的財力分配與所取得的社會實際效益之間的比例關系,基本內涵是政府資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資源運用的有效性。財政支出效益好是財政支出產生的成果較多,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耗用的財政資金較少。
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水利工程等。
2、最低費用選擇法:適用于軍事、教育等項目。
3、“公共勞務”收費法:適用于教育、城市供水、建設和維修道路、國家公園、郵電等。公共勞務的定價有:免費、低價、平價、高價。
財政支出效益與企業生產效益比較,其特點有計算所費的范圍寬\擇優的標準不同。
特點
1、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財政支出的經濟效益是指財政資金的耗費與經濟成果之間的對比關系;財政支出的社會效益是財政資金的耗費與社會效果的對比關系。財政支出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2、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的統一
微觀效益是指每一筆財政支出項目所帶來的具體的效果;宏觀效益則是指通過對財政支出總量和結構的安排與調整所產生的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以及人民整體、長遠利益的效果,如國民經濟的穩定均衡發展、資源的合理配置等。
二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第一,宏觀效益具有主導決定作用,它是實現微觀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財政支出只有實現國民經濟整體的宏觀效益,個別項目的微觀效益才能得到保證;第二,財政支出微觀效益是實現宏觀效益的現實途徑;第三,財政支出的宏觀效益與微觀效益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矛盾的基本原則是微觀效益服從于宏觀效益。
3、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統一
在考察財政支出的效益時,既要考察其直接效益,也要考察間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