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關于金融的一系列論述是博大精深的完整的科學體系,涉及金融領域各種戰略性問題。雖然鄧小平關于金融工作的系列論述,沒有長篇大論的著作,但具有原則堅定、方向明確、思想解放、實事求是、言簡意賅、尖銳潑辣等特點。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的論述
鄧小平同志通過幾十年的武裝斗爭、政治斗爭和經濟建設工作實踐,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逐步加深了對金融工作核心地位與作用的認識。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鄧小平在《太行山區的經濟建設》一文中指出:“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是發展生產與對敵斗爭的重要武器……給了根據地經濟建設以有力的保障。”
建國初期,鄧小平在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期間,在《財政工作六條方針》的工作報告中指出:“1950年全國剛解放,金融不穩定,財政不可能穩固”,“為了發展經濟,保證物價穩定,工商企業須有固定的流動資金,銀行須有足夠的銀行基金”,闡明和強調了金融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978年,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指出:“銀行應該抓經濟”,“要把銀行作為發展經濟、革新技術的杠桿”。他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發展的經驗,強調指出:“一些破壞得很厲害的國家,包括歐洲、日本,都是采用貸款的方式搞起來的;”他要求“金融改革的步子要邁得大一些”,多次強凋“要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以融資為己任的金融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鄧小平十分清晰地洞察到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91年春天,鄧小平視察上海時高度評價浦東新區在開發中實施“金融先行”的做法。他說:“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段話精辟地說明了金融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金融在發展我國經濟中的關鍵作用,闡明了金融與經濟的本質聯系。由此,形成了鄧小平金融思想中最重要的觀點———金融是現代經濟核心的論斷。
對馬列主義金融理論的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銀行制度“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精巧和最發達的產物”,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必須掌握大銀行,并且要使銀行“獨享壟斷權”,并指出:“按照全體人民的利益來調節信貸事業,從而破壞大金融資本家的統治。”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在《資本論》等著作中多次談到貨幣的“第一”和“最終”推動力的作用以及銀行信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
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后,列寧對銀行和金融資本對資本主義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指出銀行由擔任支付的簡單中介人變為萬能的壟斷者。列寧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提出改造資本主義銀行,“砍掉使這個極好機構產生資本主義畸形發展的東西,使它成為更巨大、更民主、更包羅萬象的機構。”在談到銀行國有化時列寧強調:“銀行是現代經濟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資本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神經中樞”。
毛澤東也曾提出“國家銀行發行貨幣,基本上應該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的穩定貨幣、發展經濟的貨幣政策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受他們那個時代的局限,曾設想在未來社會里的整個社會生產都是有計劃地進行,因而認為銀行是國家手中掌握的一種按計劃配置資源的工具。而列寧、斯大林、毛澤東也基本上把社會主義經濟看成是計劃經濟,認為銀行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作用也只是突出表現為簿記、會計、核算。
鄧小平沖破了社會主義經濟是計劃經濟的束縛,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并把金融這個重要經濟杠桿的作用突出地提到現代經濟核心的地位。鄧小平關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金融活了、全盤皆活的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關于銀行信用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論述,不僅是一脈相承的,而且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的重大突破。鄧小平把對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的堅持和發展、繼承和創新辯證地統一起來,開拓了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在當代的新境界。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首先,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發達的貨幣信用經濟或金融經濟,它的運行表現為價值流導向實物流,貨幣資金運動導向物質資源運動。金融運行得正常有效,則貨幣資金的籌集、融通和使用充分而有效,社會資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對國民經濟走向良性循環所起的作用也就明顯。
其次,金融是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現代經濟是由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其顯著特征之一是宏觀調控的間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業是聯結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紐帶,它能夠比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萬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同時,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金融手段又對微觀經濟主體有著直接的影響,國家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政策的需求,通過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運用各種金融調控手段,適時地調控貨幣供應的數量、結構和利率,從而調節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結構,在穩定物價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最后,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資金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和財富,成為溝通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命脈和媒介。現代一切經濟活動幾乎都離不開貨幣資金運動。從國內看,金融連接著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的生產經營,聯系每個社會成員和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管理、監督和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和手段;從國際看,金融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實現國際貿易、引進外資、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
鄧小平關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的思想,也為我們重視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提出了警示。金融“核心”的正常、安全、高效運行,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