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迫切需要
現代企業是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營利組織,是市場經濟的主體。為了求得企業的生存、盈利和發展,必須打破傳統職能管理的界限,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在戰略目標及戰略計劃的指導下,注重企業內部綜合協調管理,強化企業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職能,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職能部門和所屬單位的子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趨同,從而使得投資者的戰略決策與經營者的管理行為相一致。這種管理格局無疑需要企業管理有一條主線,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和所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貫穿起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發達國家成功企業的經驗證明,這條主線就是預算管理。在國外,預算管理已經經過很長時間的應用和發展。在美國,90%以上的企業都要求實施預算管理;歐洲一些國家甚至要求100%的企業都做預算。因此,實行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的迫切需要,搞好企業預算管理并在管理中產生效益,是檢驗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2、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產權制度變革的必然選擇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是國有企業唯一的投資者(或所有者)。投資者(或所有者)關心的中心是經營成果--首先是產品,進而是利潤,管理者的管理中心當然與投資者相一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的產權結構發生了變化,逐漸趨勢于多元化,出現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資者群體。企業也出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分散投資者不僅關注企業當前的經營成果,而且關注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僅關注企業當前實現的利潤,而且關注企業未來的盈種能力和發展能力;不僅關注利潤的總額,而且關注利潤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適應投資者的需要,經營者對企業的控制和規劃,當然也要從經營結果(利潤預算)擴大到經營過程(業務預算和資金預算),并進而延伸到經營質量(資產負債預算和現金流量預算)。因此,推行預算管理是企業投資者和經營者在產權制度變革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3、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適應財務活動性質變化的有效機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運行機制與企業體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金融機構、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必須逐漸地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與等價交換的原則運行。企業的財務活動已成為連接市場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不再是簡單的資金收付活動,而是包括資金籌措、投資決策與日常管理等多項內容在內的十分復雜的活動。隨著企業財務活動性質的轉變,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對不同的投資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還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籌措資金,以及對資金的日常運用進行管理。企業能否有效地預算所需資金的金額,是否能有效地籌集資金,并將其配置在適當的地方等,這些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與否不僅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企業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與市場經濟體制、現代企業財務活動性質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機制。根據成功企業的經驗,預算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實施財務管理的有效機制。
4、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企業資本經營機制運行的必然需要
引入"資本"概念,開展資本經營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最有意義的進步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潤,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使企業和投資者得到最大限度的財富,即滿足資本利潤最大化的要求。要使資本真正能夠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須建立和完善資本經營機制,必須促使企業按照資本經營機制的內在要求進行運作,廣泛有效地進行資本經營。
資本經營機制就是對資金有效管理、控制和運行的機制。預算管理是在科學經營預測與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所進行的計劃與規劃,使生產經營活動按照預定的計劃與規劃進行流轉和運動,以實現企業理財目標的有效管理機制,與資本經營機制的內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實行預算管理是企業資本經營機制運行的必然需要。企業要進行資本經營,必然要引入財務預算管理機制。
5、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1)、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龍頭,以產定銷的財務預算管理,是連接市場與企業的紐帶和橋梁。企業在實現理財目標的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把市場需求與企業內部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預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業內部資源,以保證最大限度滿足市場需求,長期在市場上獲得最大收益。
(2)、在市場銷售一定、銷售價格一定的情況下,降低成本費用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在對外擴大銷售的基礎上,企業始終堅持以成本費用控制為重點,從而為直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預算管理實行程序化管理,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討價還價"過程,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責任單位,將經濟效益目標落到實處,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企業預算管理的重心從經營結果(目標利潤)延伸到經營過程(業務預算和資金預算),并進而擴展到經營質量(資產負債預算和現金流量預算),為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時間。
二、財務預算管理的基本內容
1、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
企業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取得和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所作的具體安排。
財務預算與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共同構成企業的全面預算。
2、企業財務預算應當圍繞企業的戰略要求和發展規劃,以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為基礎,以經營利潤為目標,以現金流為核心進行編制,并主要以財務報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3、企業財務預算一般按年度編制,業務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分季度、月份落實。
4、企業應當重視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將財務預算作為制定、落實內部經濟責任制的依據。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由母公司組織實施,分級歸口管理。
5、企業編制財務預算應當按照內部經濟活動的責任權限進行,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和要求:
(1).堅持效益優先原則,實行總量平衡,進行全面預算管理;
(2).堅持積極穩健原則,確保以收定支,加強財務風險控制;
(3).堅持權責對等原則,確保切實可行,圍繞經營戰略實施。